章次公治疗泄泻验案

患者信息

  • 患者:黄幼

主诉

  • 泄泻次数繁多,水分丧失,容易出现中毒昏沉、呕吐惊厥等症状。

初诊

【处方】

  • 葛根粉:9g
  • 黄连:1g
  • 白槿花:6g
  • 黄芩:3g
  • 杭白芍:5g
  • 桑白皮:6g
  • 扁豆衣:9g
  • 银花炭:9g
  • 百草霜(包):12g
  • 干荷叶:1角

二诊

【处方】

  • 葛根粉:9g
  • 黄连:1.5g
  • 桂枝(后下):2.4g
  • 黄芩:5g
  • 杭菊花:6g
  • 生白术:9g
  • 泽泻:9g
  • 赤、猪苓:各9g
  • 甘草:2.4g
  • 干荷叶:1角

解析

  • 诊断:此为章次公治疗小儿泄泻验案之一。患儿泄泻次数过繁,水分丧失。从葛根芩连汤推测其证属湿热,临床尚有大便稀臭,急泻量多,神疲乏力,烦渴,尿少。从容易出现中毒昏沉,呕吐惊厥推测此案可能为现代医学中的中毒性消化不良。
  • 治疗原则:清热解毒,燥湿止泻。
  • 初诊:用葛根解表清热,升发脾胃清阳,解除肠管痉挛以止泻;黄芩、黄连苦寒燥湿,清泄胃肠,抗菌消炎解痉以止泻;白芍、扁豆健脾化湿,养阴和中;银花炭、百草霜吸附肠内毒素,辅以荷叶养阴升清。
  • 二诊:由于频繁泄泻,水走大肠,津液大量耗损,以致小便滴沥量少。因小儿为稚阴之体,泻下急迫,脱液亡阴之危症随时发生。危急时刻,章氏施以固脱补液,利水止泻之法,用葛根芩连加芍汤与五苓散合方。一则以葛根芩连汤继清肠道湿热而止泻,用葛根配芍药甘凉生津,顾护阴液;一则用五苓散通阳化气,利尿渗湿,兼顾两全,共收泻止津回之功。
  • 理论依据:前人云:“无湿不成泄。”“治湿不利小便,非其治也。”《医方集解》云五苓散“通治诸湿腹满,水饮水肿,呕逆泄泻。”故有利小便而实大便之说。临床上以五苓散治疗泄泻,实为经验良方。因五苓散治疗水样泄泻,粪便稀烂、烦渴、小便不利等水湿内停之泄泻,可收化气利水,健脾祛湿之功效。而并非治泄之常法,故章公称之为变法。
  • 注意事项:在临床上小儿泄泻若出现重度脱水、酸中毒时,应积极配合西医处理,进行液体疗法和抗感染治疗。以提高疗效,缩短疗程。

按语

  • 无湿不成泄。治湿不利小便,非其治也。《医方集解》云五苓散“通治诸湿腹满,水饮水肿,呕逆泄泻。”故有利小便而实大便之说。临床上以五苓散治疗泄泻,实为经验良方。因五苓散治疗水样泄泻,粪便稀烂、烦渴、小便不利等水湿内停之泄泻,可收化气利水,健脾祛湿之功效。而并非治泄之常法,故章公称之为变法。在临床上小儿泄泻若出现重度脱水、酸中毒时,应积极配合西医处理,进行液体疗法和抗感染治疗。以提高疗效,缩短疗程。

登录查看更多医案

更多的医案治疗思路、用药分析和预后评估
需要登录后才能查看

⚠️

重要提示

本医案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作为医疗诊断、治疗建议或医疗指导使用。 请务必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诊疗,切勿自行用药。如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就医。

✓ 公开医案,无需解锁
您可以查看医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