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某 患者信息

  • 性别:女
  • 年龄:56岁
  • 初诊日期:2013年3月27日

主诉

咽喉憋塞,如有物堵,长吁短叹,无法入眠或睡眠轻浅,晨起头沉闷发木且晕,烦躁抑郁,烘热出汗,悲观厌世,常有一过性视物不清。

既往史

  • 大便干燥,两日一行。
  • 血脂高、血糖高、高血压。

体征

  • 口唇暗紫
  • 舌澹暗微紫有齿痕
  • 苔薄黄微腻
  • 脉弦滑微数

诊断

梅核气之血虚肝郁,痰瘀阻滞。

初诊(2013年3月27日)

方剂

  • 血府逐瘀汤
    • 桃仁 10g
    • 红花 10g
    • 当归 15g
    • 生地黄 20g
    • 川芎 10g
    • 赤芍 20g
    • 柴胡 10g
    • 桔梗 10g
    • 枳壳 10g
    • 怀牛膝 15g
    • 甘草 5g
  • 煎服方法:6剂,每日1剂,水煎服。

二诊(2013年4月5日)

方剂

  • 天麻温胆汤加味
    • 天麻 5g
    • 半夏 10g
    • 茯苓 20g
    • 陈皮 10g
    • 竹茹 15g
    • 枳壳 10g
    • 桃仁 10g
    • 草决明子 15g
    • 丹参 15g
    • 车前子 10g(包)
    • 赤芍 20g
    • 合欢皮 15g
    • 琥珀粉 3g(分冲)
    • 甘草 5g
  • 煎服方法:7剂,煎服同前。

三诊(2013年4月14日)

方剂

  • 天麻温胆汤加味
    • 天麻 5g
    • 半夏 10g
    • 茯苓 20g
    • 陈皮 10g
    • 竹茹 15g
    • 枳壳 10g
    • 桃仁 10g
    • 草决明子 15g
    • 丹参 15g
    • 车前子 10g(包)
    • 赤芍 20g
    • 合欢皮 15g
    • 琥珀粉 3g(分冲)
    • 甘草 5g
  • 煎服方法:7剂,煎服同前。
  • 加减:去琥珀,加夜交藤 15g, 石菖蒲 10g, 炒枣仁 30g。

四诊(2013年4月21日)

方剂

  • 天麻温胆汤加味
    • 天麻 5g
    • 半夏 10g
    • 茯苓 20g
    • 陈皮 10g
    • 竹茹 15g
    • 枳壳 10g
    • 桃仁 10g
    • 草决明子 15g
    • 丹参 15g
    • 车前子 10g(包)
    • 赤芍 20g
    • 合欢皮 15g
    • 琥珀粉 3g(分冲)
    • 甘草 5g
  • 煎服方法:7剂,煎服同前。
  • 加减:去炒枣仁,加泽泻 10g, 丝瓜络 15g。

五诊(2013年4月29日)

方剂

  • 天麻温胆汤加味
    • 天麻 5g
    • 半夏 10g
    • 茯苓 20g
    • 陈皮 10g
    • 竹茹 15g
    • 枳壳 10g
    • 桃仁 10g
    • 草决明子 15g
    • 丹参 15g
    • 车前子 10g(包)
    • 赤芍 20g
    • 合欢皮 15g
    • 琥珀粉 3g(分冲)
    • 甘草 5g
  • 煎服方法:7剂,煎服同前。
  • 加减:去炒枣仁,加泽泻 10g, 丝瓜络 15g。

按语

此案梅核气患者值更年期后期,且血脂、血糖、血压指标均高。烦躁抑郁,情志不畅,血虚肝郁日久,渐成痰瘀阻滞,相与为患,故见症多端。初诊投血府逐瘀汤,该方即为四逆散、桃红四物汤加味而成,与血虚肝郁、瘀血阻滞病机契合,从整体上着眼,遣散和扭转病机,使大便通畅,咽憋显轻;二诊痰瘀见症已露,故以天麻温胆汤加入化瘀安神之品,使咽喉症消,睡眠好转。后三诊立足天麻温胆汤,分消走泄,出入加减,丛杂之症,悉归于平。

登录查看更多医案

更多的医案治疗思路、用药分析和预后评估
需要登录后才能查看

⚠️

重要提示

本医案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作为医疗诊断、治疗建议或医疗指导使用。 请务必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诊疗,切勿自行用药。如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就医。

✓ 公开医案,无需解锁
您可以查看医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