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自明药灸结合治痢疾、呃逆案

案例一

  • 患者症状:痢疾,呃逆不止。
  • 脉象:六脉沉弱。
  • 治疗过程:诸医药及灼艾治疗无效。
  • 最终治疗:服用退阴散两服,病愈。

案例二

  • 患者症状:痢疾,呃逆不止。
  • 治疗过程:诸药治疗无效。
  • 最终治疗:灸期门穴不三壮,病愈。

按语

  • 呃逆:证名。宋以前多称哕,金、元、明初多称咳逆,明末以后,多称呃逆。又名吃逆。指胃气冲逆而上,呃呃有声,故称呃逆。其声短促,与嗳气不同。因脾胃虚寒者较多。据病因的不同,可分为寒呃、热呃、气呃、痰呃、瘀呃、虚呃六种。
  • 陈自明:宋代著名医学家,字良甫。临川(今江西抚州市西)人,世医出身。曾任健康府医学教授。广集宋以前有关妇科、产科文献三十多种,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对宋以前妇产科学做了系统总结,编写成《妇科良方》,为其后妇产科发展奠定了基础。
  • 评按:本案患者为痢疾并发的呃逆重证,证见“呃逆不止,六脉沉弱”,经不少医生用药疗、灸疗而不效。后改服退阴散两剂病愈。陈氏自明遵照上法治疗另一例痢疾患者引起的呃逆证,服退阴散及多种药物均未收效,最后因改灸期门穴不及三壮而病愈。这正体现了中医辨证论治的特色。临床诊治决不能死搬硬套,不能不加选择地照搬别人的治疗方法或药方,必须详加辨证,灵活选方、组穴。正如陈自明(良甫)所说:“世无难治之病,有不善治之医;药无难代之品,有不善代之人。”期门穴为肝之募穴,有舒肝理气、降逆的作用。以治法测证,陈氏所治许立薄之痢疾、呃逆属肝郁气滞、脾胃虚寒证。使用灸疗期门穴,一则理气,二能温中散寒降逆。肝不克土,脾胃升降复常,呃逆自平。

登录查看更多医案

更多的医案治疗思路、用药分析和预后评估
需要登录后才能查看

⚠️

重要提示

本医案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作为医疗诊断、治疗建议或医疗指导使用。 请务必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诊疗,切勿自行用药。如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就医。

✓ 公开医案,无需解锁
您可以查看医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