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案整理
例2:张某,男,13岁,学生
一、基本信息
- 就诊日期:1984年4月12日
- 患者:张某,男,13岁,学生
二、主诉
右侧耳廓红肿发痒,淌流黄水10余日。
三、症状
- 起始症状:耳痒较甚,搔抓后即现红肿,随抓随起,渐至全耳。
- 近期症状:时淌黄水,耳廓灼热发胀,烦躁,口干,溺赤。
四、体征
- 检查:右侧耳廓潮红,遍及全耳,肿如厚饼,耳轮肿圆,耳甲腔、耳轮脚及三角凹表皮溃烂,淌流黄水,其状若脂,结有黄浊痂皮。触按牵拉耳廓无痛。
- 舌象:舌质澹红,苔黄。
- 脉象:脉数。
五、诊断
- 疾病名称:耳疮(外耳湿疹)
- 辨证:风湿热毒,结滞耳部,熏蒸肌肤。
六、治则
清热除湿,疏风解毒。
七、方药
-
内服:自拟方
- 滑石15克
- 黄芩10克
- 柴胡6克
- 防风10克
- 白鲜皮10克
- 地肤子10克
- 木通6克
- 车前子(包煎)10克
- 甘草6克
- 水煎服,两日1剂。
-
外治:
- ① 地肤子6克, 枯矾3克, 甘草6克, 煎水500毫升, 熏、洗患耳。每日2~3次。
- ② 苦参、滑石各10克,研细末,麻油调至稀煳状。以上熏洗液清疮面后,涂患处,每日2~3次。
八、复诊
- 治疗情况:如法施治3日,灼热已失,肿溃大减,溢脂、发痒好转。药中病所,守法继用。
- 三诊:续治4日,肿溃皆愈,耳肤复常。
九、按语
风性易行,湿毒流淫,热胜则肿。风湿热合,湿热裹抱,则互为难解;引风湿热,流溢四溅,熏蒸肌肤,则疮发弥漫,灼热肿溃,痒而溢脂。故本患耳疮之作,即乃风湿热毒,结滞耳部而成。治宜清热除湿,消肿解毒,祛风止痒。药用滑石、黄芩、车前子清利湿热而解毒;防风、白鲜皮、地肤子祛风生湿而止痒;佐以柴胡引药达耳,并能清热于少阴之脉而高奏药效;甘草和药而解毒。另以地肤子、枯矾、甘草煎水熏洗;滑石、苦参油调外涂,皆以清湿热而疗疮毒为用。如此,内清外巢,毙敌锄乱,湿热流寇,无以安容,则去而远矣。邪去正安,疮何由而不愈哉!
旋耳疮二例
例1:周某,女,婴儿
一、基本信息
- 就诊日期:1982年11月16日
- 患者:周某,女,婴儿
二、主诉
双侧耳后沟肌肤潮红溃烂,淌流黄水已5日,经用西药红霉素软膏涂擦,不效,夜间哭闹,乳食不佳,小便黄赤。
三、体征
- 检查:双侧耳后沟溃烂,疮连上下,有黄色脂液淌流,周围腹股沟、腘窝处皆有潮红溃烂,指纹色红。
四、诊断
- 疾病名称:旋耳疮(外耳湿疹)
- 辨证:湿热邪毒,侵蚀肌肤。
五、治则
清热除湿,解毒消肿。
六、方药
- 外治:
- 苦参3克
- 地肤子6克
- 甘草6克
⚠️
重要提示
本医案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作为医疗诊断、治疗建议或医疗指导使用。 请务必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诊疗,切勿自行用药。如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就医。
✓ 公开医案,无需解锁
您可以查看医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