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医案
患者信息
- 姓名:徐某
- 性别:女
- 年龄:48岁
- 入院日期:1983年4月30日
主诉
因头痛、头晕反复发作6年,加重20天入院。
现病史
- 既往病史:素有“慢支”、“胃下垂”病史。10年前因情志刺激后月经早绝。此后形体日趋肥胖。
- 主要症状:6年来每于烦劳之后则感头痛、头晕。常伴血压升高,曾诊断为“高血压病”、“冠心病”。2个月前因右上腹疼痛及颈部结喉处疼痛在当地医院诊断为“胆囊炎”、“甲状腺炎”,经治好转。近来血压亦转正常,惟头痛持续而入院治疗。
住院治疗过程
- 入院后治疗:按脾虚肝旺、气血不能上荣、风痰上扰治疗,头痛日渐减轻,但每日低热不净,多在37.5℃左右(波动范围36.8~38℃)。
- 住院第25天:身热骤增,每日高峰超过39℃,呈弛张或间歇热型,颈部结喉处肿痛明显。查血沉120毫米/小时,三大常规、血细菌培养、肝功能等多种检查均属正常。院内外会诊诊断为亚急性非化脓性甲状腺炎。经用和解少阳、解毒利咽、清化湿热诸法均无效,发热持续半月不退。
- 5月11日查房:患者身热起伏,朝轻暮重,自感乍寒乍热,结喉处疼痛,偏右为剧,扪之有肿块约2厘米×3厘米大小,拒按,随吞咽移动,热盛则结喉疼痛亦重,且伴呛咳痰少,神疲乏力,头晕,心烦不安,右胁肋隐有不适,大便偏溏,形体肥胖,面色少华,舌苔微腻,舌质偏澹,边有齿印,脉象细弦。分析病情,患者早年因情志刺激,诸病丛生,病起于郁,虽有脾虚气弱一面,但目前以结喉疼痛与发热为主,恙由气郁化火,灼津成痰,痰气交阻形成瘿瘤,乍寒乍热为肝胆失于疏泄,心烦不安,脉象弦细皆为肝经郁火表现。故予清火解郁,佐以化痰散结。方选丹栀逍遥丸合越鞠丸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