犀角地黄汤加味治疗重型肝炎医案

患者信息

  • 姓名:张某
  • 性别:男
  • 年龄:41岁
  • 入院日期:1979年5月3日

初诊情况

  • 主诉:神疲、纳差,恶心厌油,身目俱黄。
  • 症状:神疲头晕,食欲不振,恶心,厌食油腻,大便溏泄,尿黄赤,身目色黄如金,胸腹见出血斑块,腹膨胀,腹围90公分,有移动性浊音。
  • 舌象:舌质红,苔黄腻。
  • 脉象:脉弦滑。
  • 化验结果:GPT(谷丙转氨酶)678u, II(黄疸指数)145u, TTT(麝香草酚浊度)18u, ZnTT(硫酸锌浊度)20u。
  • 西医诊断:重症肝炎。
  • 中医诊断:黄疸、肝(着)着。

初诊治疗

  • 方剂:甘露消毒丹加减。
  • 药物:未具体列出。

二诊情况

  • 症状:黄疸继续加深,腹胀难忍,腹水增加,腹围96cm, 神疲烦躁,口干鼻衄。
  • 舌象:舌质红降,无苔。
  • 脉象:脉弦细数。
  • 化验结果:II195u, BI23.1mg。
  • 西医诊断:肝细胞严重损害坏死。
  • 中医诊断:热毒侵入营血。

二诊治疗

  • 方剂:犀角地黄汤加味。
  • 药物
    • 犀角5g(先煎)
    • 生地15g
    • 赤芍10g
    • 丹皮10g
    • 茵陈30g
    • 黄柏10g
    • 生大黄10g(后下)
    • 甘遂3g(研冲)
    • 牛黄1g(研冲)

三诊情况

  • 症状:服药4剂后,病情稳定,小便量增多,排尿时较前畅快,惟仍觉腹胀难忍,大便不爽,极度疲乏,少气懒言。
  • 舌象:舌质红绛有裂纹。
  • 脉象:脉同前。
  • 西医诊断:肝细胞严重损害坏死。
  • 中医诊断:正虚邪实,虚实夹杂。

三诊治疗

  • 方剂:大承气汤合参麦散加减。
  • 药物
    • 生大黄15g(后下)
    • 玄明粉12g(分冲)
    • 枳实10g
    • 川朴10g
    • 西洋参10g(另蒸兑服)
    • 麦冬15g
    • 生地30g
    • 防己30g
    • 大腹皮30g
    • 怀牛膝10g
    • 茵陈30g
    • 栀子10g

四诊情况

  • 症状:4剂后,病情继续好转,饮食渐进,惟仍疲乏,烦躁口干,腹胀尿少。
  • 舌象:舌质红绛。
  • 脉象:脉细弦。
  • 西医诊断:肝肾阴虚,水湿内停。
  • 中医诊断:肝肾阴虚,水湿内停。

四诊治疗

  • 方剂:知柏地黄汤加枸杞、牛膝、车前子、大腹皮、汉防己。
  • 药物:未具体列出。

五诊情况

  • 症状:进20余剂后,病情明显好转。
  • 化验结果:II55u、BI5.4mg、GPT17u、TTT20u、ZnTT36u。
  • 西医诊断:病情好转。
  • 中医诊断:病情好转。

六诊情况

  • 症状:至7月3日由于饮食不慎,突然胃脘胀痛而大量呕血。
  • 西医诊断:胃出血。
  • 中医诊断:热入营血迫血妄行。

六诊治疗

  • 方剂:犀角地黄汤合黄连解毒汤。
  • 药物
    • 犀角5g(先煎)
    • 生地20g
    • 赤芍15g
    • 丹皮10g
    • 黄连5g
    • 黄芩10g
    • 黄柏10g
    • 栀子10g

七诊情况

  • 症状:数剂后血止,病情好转,黄疸渐退。
  • 化验结果:II26u、GPT100u、TTT14u、ZnTT16u。
  • 西医诊断:病情好转。
  • 中医诊断:病情好转。

后续治疗

  • 方剂:多从滋补肝肾,益气健脾或调理肝脾之法治疗。
  • 药物:未具体列出。

出院情况

  • 症状:病情未有反复,日趋好转,精神纳食如常。
  • 化验结果:II、GPT均正常,TTT9u、ZnTT16。
  • 西医诊断:病情好转。
  • 中医诊断:病情好转。

按语

  • 总结:本案总体而观为瘀、毒互结之证,并互为因果,故治疗应清热解毒、活血化淤并用; 患者自始至终均见舌质红绛、脉细弦而数, 有时可以见到出血之症,为热入营血之候;又见口干舌燥,为阴津被伤之故。故本治疗解毒化瘀并用,并及时使用了犀角地黄汤,并配伍了滋阴之品,这在肝病治疗中为不多见的治法,大致可以用于重症肝炎等中医辨证属热毒较盛之证。

登录查看更多医案

更多的医案治疗思路、用药分析和预后评估
需要登录后才能查看

⚠️

重要提示

本医案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作为医疗诊断、治疗建议或医疗指导使用。 请务必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诊疗,切勿自行用药。如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就医。

✓ 公开医案,无需解锁
您可以查看医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