筋痹(嗜酸性筋膜炎)医案
一诊
患者信息:
- 姓名:侯某
- 性别:男
- 年龄:41岁
- 日期:2008年9月27日
主诉:
- 素有筋痹,皮痹(曾诊断为嗜酸性筋膜炎)。
- 四肢肌肤发硬,关节疼痛麻木。
- 晨间握拳不拢,1~2小时后消除。
舌象:
- 舌淡红
- 苔薄黄腻
脉象:
- 脉弦细
诊断:
- 属寒湿痰瘀互结,痹阻筋膜肌肤。
治法:
- 散寒祛湿、化痰活血以通经络。
处方:
- 黄芪 30g
- 白芍 15g
- 百合 20g
- 黄柏 10g
- 炒苍术 10g
- 薏苡仁 20g
- 牛膝 10g
- 鸡血藤 15g
- 当归 10g
- 细辛 3g
- 桑枝 15g
- 豨莶草 10g
- 露蜂房 10g
- 法半夏 10g
- 白芥子 5g
- 甘草 5g
- 15剂
二诊
日期:
- 2008年10月17日
主诉:
- 病症大率如前,病在筋膜,连及皮肤肌肉关节。
治法:
- 祛风散寒除湿,豁痰化瘀通络,肝、脾、肺同治为宜。
处方:
- 黄芪 30g
- 柴胡 10g
- 白芍 15g
- 百合 20g
- 黄柏 10g
- 炒苍术 10g
- 薏苡仁 20g
- 牛膝 10g
- 当归 10g
- 细辛 3g
- 豨莶草 10g
- 全蝎 4g
- 法半夏 10g
- 白芥子 5g
- 甘草 5g
- 15剂
三诊
日期:
- 2008年11月10日
主诉:
- 四肢肌肤发硬较前松软,胀痛发麻不着。
- 晨起时手指稍僵硬,舒展欠利,微痛。
- 大便软溏,日2次。
舌象:
- 舌澹红
- 苔薄黄
脉象:
- 脉濡弦
诊断:
- 原法有效,加减续进。
处方:
- 上方加地龙 10g
- 丹参 15g
- 15剂
四诊
日期:
- 2008年12月1日
主诉:
- 现仅两上肢肌肤僵硬感,前臂及双手胀痛,不麻,有晨僵现象。
舌象:
- 舌澹红
- 苔薄黄
脉象:
- 脉弦细
诊断:
- 筋痹、皮痹之属,肝主筋膜,肺主皮毛,脾主肌肉,故斯疾多由肝脾肺失调,湿热内生,气血逆调,二者相合阻滞于筋膜而成。
治法:
- 柴胡 10g
- 当归 10g
- 白芍 15g
- 炒苍术 10g
- 薏苡仁 20g
- 牛膝 10g
- 秦艽 10g
- 川芎 10g
- 熟地黄 15g
- 露蜂房 10g
- 地龙 10g
- 黄芪 20g
- 豨莶草 10g
- 黄柏 10g
- 甘草 3g
- 15剂
按语
- 本案因四肢肌肉关节疼痛、麻木、僵硬,属痹病范畴,痹病产生总不离风寒湿邪,“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
- 通痹汤加减(王教授经验方:黄芪 30g, 防风 10g, 秦艽 10g, 细辛 3g, 当归 10g, 川芎 10g, 白芍 15g, 牛膝 10g, 杜仲 10g, 络石藤 10g, 桂枝 10g, 全蝎 4g, 白芥子 5g, 法半夏 10g, 祛风寒湿、化痰通络、养血活血、强筋健骨)。
- 因痹在筋膜肌肤为主,强调治肝、治脾、治肺,柴胡、黄芪、百合、四妙散之用即是此意。
- 黄芪之用还在于一方面鼓邪外出,一方面鼓动血液运行。
⚠️
重要提示
本医案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作为医疗诊断、治疗建议或医疗指导使用。 请务必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诊疗,切勿自行用药。如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就医。
✓ 公开医案,无需解锁
您可以查看医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