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案摘要

基本信息

  • 患者姓名:文某
  • 性别:女性
  • 年龄:71岁
  • 初诊日期:2011年8月13日

主诉

双膝关节肿痛2年余,加重伴活动困难13天。

现病史

  • 患者自诉:2年前出现双膝关节酸痛不适,下蹲及上下楼梯时明显,经针刺等治疗有所缓解。
  • 13天前:因受寒凉后症状加重,关节肿胀,酸痛明显,活动困难。

初诊症见

  • 双膝关节:肿痛难忍,活动不利,尤以下蹲及上下楼梯时痛甚。
  • 遇寒加重:局部肌肤麻木。
  • 食纳一般,夜寐欠安,二便尚调。
  • 舌象:澹红,苔白腻。
  • 脉象:弦。
  • 体查:犊鼻、足三里等穴有压痛,无明显的经络感传现象,耳察无异常。
  • X线报告:双膝关节退行性病变,以右膝关节显著。

诊断

  • 中医诊断:痹证。
  • 西医诊断:关节退行性变。

中医辨证

寒湿痹阻。

中医治法

祛寒除湿,通络止痛。

代表方

薏苡仁汤加减。

药物组成

  • 薏苡仁 15g
  • 苍术 10g
  • 独活 10g
  • 防风 10g
  • 桂枝 10g
  • 当归 15g
  • 川芎 10g
  • 木通 10g
  • 海桐皮 10g
  • 海风藤 10g
  • 秦艽 10g
  • 姜黄 10g
  • 生姜 3片
  • 甘草 5g
  • 7剂

二诊

  • 症状改善:双膝关节酸痛好转,下蹲及上下楼梯时疼痛有所缓解。
  • 遇寒仍痛:无恶寒发热,食纳可,夜寐转安,二便尚调。
  • 体查:双膝关节散在性压痛,局部肿胀已减轻,触之无明显发热。
  • 续方:加黄芪 15g, 白芍 15g 利血通痹,缓急止痛,细辛 3g 温经散寒。
  • 药物组成
    • 薏苡仁 15g
    • 苍术 10g
    • 独活 10g
    • 防风 10g
    • 桂枝 10g
    • 当归 15g
    • 川芎 10g
    • 白芍 15g
    • 黄芪 15g
    • 细辛 3g
    • 秦艽 10g
    • 生姜 3片
    • 甘草 5g
    • 7剂

三诊

  • 症状消失:双膝关节疼痛消失,活动可,下蹲及上下楼梯时可。
  • 食纳可,夜寐安,二便尚调。
  • 体查:神清,精神佳,双膝关节无压痛,无明显局部肿胀,无明显发热,浮髌试验(-),研磨试验(-),膝内、外翻试验(-),屈伸活动可。
  • 舌象:澹红,苔薄白,弦脉。
  • 治疗建议:嘱患者注意防寒、防湿,在气候变化时注意增减衣物,行走时提防跌仆,适宜加强锻炼。
  • 调补方:去海风藤、海桐皮、木通、姜黄,加用党参、茯苓、益气扶脾;杜仲、牛膝、寄生补益肝肾,强筋壮骨。
  • 药物组成
    • 薏苡仁 15g
    • 当归 15g
    • 川芎 10g
    • 白芍 15g
    • 防风 10g
    • 秦艽 10g
    • 桂枝 10g
    • 细辛 3g
    • 独活 10g
    • 寄生 15g
    • 牛膝 10g
    • 党参 15g
    • 茯苓 15g
    • 生姜 3片
    • 甘草 5g
    • 7剂

按语

患者老年女性,正气不足,腠理不密,卫外不固,经脉劳损,寒湿之邪易于侵袭人体关节,壅滞筋络,以致局部气滞血瘀,不通则痛,故而发病。寒湿流注经络,留滞关节,气血痹阻而见关节肿大、疼痛,活动不利。“急则治标”,方用薏苡仁、苍术健脾祛湿,当归、川芎养血活血,独活、防风祛风胜湿,木通、姜黄通络利湿,桂枝、海风藤、海桐皮、秦艽祛风除湿散寒,生姜、甘草健脾和中。经服药后,诸症既祛,后续治疗则以调补为主,故加用党参、茯苓、益气扶脾;杜仲、牛膝、寄生补益肝肾,强筋壮骨。

登录查看更多医案

更多的医案治疗思路、用药分析和预后评估
需要登录后才能查看

⚠️

重要提示

本医案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作为医疗诊断、治疗建议或医疗指导使用。 请务必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诊疗,切勿自行用药。如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就医。

✓ 公开医案,无需解锁
您可以查看医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