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瘕(子宫肌瘤)医案
患者信息
- 姓名:刘某
- 性别:女
- 年龄:47岁
- 职业:工人
- 居住地:上海市多层住宅小区
初诊信息
- 日期:2006年6月12日(农历五月十七,芒种后6天)
- 主诉:发现子宫肌瘤4年,月经40余天未净。
- 现病史:
- 2002年初妇科普查,B超示:子宫102mm×73mm×42mm,见浆膜下27mm×22mm×34mm,21mm×26mm×29mm实质性暗区,提示多发性子宫肌瘤。
- 近2年来,出现月经先期,甚则半月一转。末次月经:5月1日,行经40余天至今未净,曾在外院行刮宫术、服用妇康片止血均无效。
- 刻下经血量适中,色黯红夹血块,神疲乏力,头晕,腰酸腹胀,口干,纳平,寐安,二便尚调。
- 体检:
- 神清,精神不振,面色萎黄,形体适中;肝脾肋下未及,腹平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舌黯偏红,边有瘀紫,苔腻少津,诊其脉细弦带数。
- 妇科检查:
- 外阴:已婚式。
- 阴道:通畅,见少量经血。
- 宫颈:光滑,无抬举痛。
- 宫体:增大如拳头大小,质硬,活动差,无压痛。
- 附件:未扪及包块,无压痛。
- 辅助检查:
- 2006年6月5日血常规示:白细胞5.2×10°/L,红细胞4×102/L,血红蛋白90g/L,血小板240×10°/L。
- 诊刮病检报告示:增生期子宫内膜。
- B超示:子宫98mm×69mm×40mm,见多个实质性暗区,最大者23mm×25mm×29mm,提示多发性子宫肌瘤。
- 中医诊断:石瘕(肾虚肝旺、症积胞中型)。
- 西医诊断:子宫肌瘤。
- 辨证论治:
- 证属肾虚肝旺,症积胞中,瘀血内阻,冲任不固。急先拟祛瘀止血。
- 处方:
- 蒲黄炭(包)18g
- 炒五灵脂(包)12g
- 焦楂炭9g
- 大黄炭5g
- 炮姜炭4.5g
- 茜草炭15g
- 桑海螵蛸(各)12g
- 玉米须20g
- 藕节炭12g
- 女贞子12g
- 墨旱莲15g
- 仙鹤草30g
- 三七粉(吞服)2g
- 7剂,每日1剂,水煎取浓汁300ml,分2次温服。
- 嘱咐:
- 禁辛辣,宜清淡饮食;忌抑郁;注意休息。
二诊信息
- 日期:2006年6月19日
- 病情变化:
- 上药4剂经血即止。余症未减,仍感腰膝酸软,神疲乏力,嗜睡,纳平口干。
- 舌黯红,边有瘀点,苔腻少津,脉细弦数。
- 辨证论治:
- 治宜益肾清肝,消瘤缩宫。
- 处方:
- 紫草根30g
- 白花蛇舌草30g
- 细生地15g
- 女贞子12g
- 墨旱莲15g
- 枸杞子12g
- 太子参15g
- 桑椹子12g
- 仙鹤草30g
- 川续断12g
- 桑寄生12g
- 生牡蛎(先煎)30g
- 夏枯草12g
- 7剂。
三诊信息
- 日期:2006年7月1日
- 病情变化:
- 上药服后,精神稍振,腰酸减轻,时有头晕,仍感口干。
- 舌黯偏红,苔薄少津,脉弦细数。
- 辨证论治:
- 证治同前,上方出入。
- 处方:
- 女贞子12g
- 墨旱莲12g
- 炒丹皮12g
- 川续断15g
- 三七粉(吞服)2g
- 炒蒲黄(包)18g
- 地榆炭12g
- 茜草炭12g
- 椿根皮12g
- 大黄炭4.5g
- 炮姜炭4.5g
- 桑海螵蛸(各)12g
- 仙鹤草30g
- 7剂。
四诊信息
- 日期:2006年8月12日
- 病情变化:
- 以上方出入,经水延期3个月至8月10日经转。经前乳房稍胀,现经量仍多,少许血块,腰酸腹坠,神疲乏力。
- 舌黯偏红,苔薄干腻,脉弦细数。
- 辨证论治:
- 治拟滋肾清肝,化瘀消瘤。
- 处方:
- 女贞子12g
- 墨旱莲12g
- 炒丹皮12g
- 川续断15g
- 三七粉(吞服)2g
- 炒蒲黄(包)18g
- 地榆炭12g
- 茜草炭12g
- 椿根皮12g
- 大黄炭4.5g
- 炮姜炭4.5g
- 桑海螵蛸(各)12g
- 仙鹤草30g
- 7剂。
五诊信息
- 日期:2006年8月19日
- 病情变化:
- 经行9天,经量减少,淋漓未净,仍感腰酸乏力,舌脉同前。
- 辨证论治:
- 宜滋肾清肝,化瘀摄冲。
- 处方:
- 紫草根30g
- 细生地15g
- 女贞子12g
- 墨旱莲15g
- 茜草炭12g
- 大黄炭3g
- 炮姜炭4.5g
- 陈棕炭12g
- 鹿衔草30g
- 川续断12g
- 桑寄生12g
- 仙鹤草30g
- 7剂。
六诊信息
- 日期:2006年8月26日
- 病情变化:
- 上药服用后,8月24日血止。舌脉同前。
- 此次经行半月,经净后体虚待复,继以益肾清肝为主,辅以消瘤缩宫。
- 处方:
- 紫草根30g
- 白花蛇舌草30g
- 寒水石30g
- 生牡蛎(先煎)30g
- 夏枯草12g
- 女贞子12g
- 墨旱莲15g
- 桑椹子12g
- 太子参15g
- 铁刺苓15g
- 石见穿15g
- 杜仲15g
- 续断15g
- 14剂。
病程观察
- 调治1年,经水每3
4月一行,经量减少56天净,面色转润,寐安纳调。 - 2007年7月12日B超检查:子宫63mm×53mm×44mm,见16mm×14mm×29mm,27mm×20mm×14mm实质性暗区。子宫及肌瘤均已缩小。
医案分析
- 子宫肌瘤乃“石瘕”,属症瘕积聚。多因正气虚弱,风寒湿热之邪内侵,或情志因素,气机郁阻,血运迟滞,津行不畅,聚而为痰,气、血、痰、瘀相互搏结,经脉闭阻,停聚胞宫,发为石瘕。
- 若症瘕日久,正气愈伤,成虚实错杂之候。《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凡治诸症积,宜先身形之壮弱,病势之缓急,而治之。妇人虚,则气血虚弱,不任攻伐,病势虽盛,当先扶正气,而后治其病;若形证俱实,宜先攻其病也。经云:大积大聚,衰其大半而止,盖恐过于攻伐,伤其气血也。”
- 故对于症瘕,宜扶正化瘀,以缓图之,乃“养正而积自除”之意。对妇人子宫肌瘤万不可一味攻伐,临床还要根据患者经量多少、体质强弱、病程长短、月经周期、年龄以及临床兼证给予不同的药方。
- 本案患者时届更年,经水未绝,肾水匮乏,肝火旺盛,兼有石瘕,热迫冲任,瘀阻胞中,热瘀交阻,冲任不掇,崩漏不止。急则治其标,初诊以蒲黄炭、炒五灵脂,合焦楂炭祛瘀止血;大黄炭、炮姜炭配伍,一寒一热、一走一守,涩而不滞,动而不烈,通涩并举,是治疗血瘀血崩常用药;桑螵蛸、海螵蛸,益肾涩冲;玉米须清热凉血止血;茜草炭(又名血见愁)祛瘀止血;仙鹤草补血止血;三七粉乃祛瘀止血之圣药,且能补虚,全方重在祛瘀,瘀去则热随瘀下而经血得止。血止后重在滋肾清肝,继以扶正消瘤。遵吾师朱南孙教授断经缩宫消瘤法,方用紫草、白花蛇舌草、寒水石、生牡蛎、夏枯草,配伍铁刺苓、石见穿等断经缩宫消瘤,经水断则瘤自缩。月经先期、量多是子宫肌瘤常见症状,日久伤及患者健康,故消瘤须按照月经周期变化,攻伐有时。本例患者年届绝经,肾气已衰,寓攻于补,缓收其功,采用周期性疗法,经期血多之际侧重化瘀止血,以减少出血量且血止而不留瘀;经后侧重补虚,兼顾消瘤,以促使气血恢复;平时则根据体质、病因,或健脾补肾或益气养血,或养阴清热除湿,凉血化瘀调经,或行气活血化瘀,软坚散结消症。如此调治1年,达到月经周期延长、肌瘤渐缩、正气渐复之效。
⚠️
重要提示
本医案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作为医疗诊断、治疗建议或医疗指导使用。 请务必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诊疗,切勿自行用药。如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就医。
✓ 公开医案,无需解锁
您可以查看医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