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急性重症肝炎医案
患者信息
- 姓名:陈某
- 性别:男
- 年龄:31岁
- 职业:农民
- 就诊时间:1993年7月10日
初诊情况
- 主诉:发热恶寒,乏力,纳差,呕吐,尿黄如浓茶,3天后身目黄染。
- 体征:
- 形体羸瘦
- 精神萎靡
- 发热40.5℃
- B超报告:肝脏稍肿大,光点增强,胆囊肿大,总胆管扩张,轻度腹水
- 肝功能报告:麝香草酚浊试验(TTT)13u, 总胆红素70μmol/L, 结合胆红素40μmol/L, 谷丙转氨酶430u, HBsAg阳性
- 血常规:血红蛋白80g/L, 白细胞计数7.0×109/L, 中性粒细胞80%,淋巴细胞18%,嗜酸性粒细胞2%,血小板计数55.0×109/L
- 尿常规:蛋白(++),颗粒管型(+),透明管型(1
3/HP), 红细胞(12/HP) - 腹水常规:色黄,半透明,李乏他氏试验(一),有核细胞数30/μl, AKP18u, Y-GT18u/L
- 大便常规:白细胞(2
3/HP), 红细胞(12/HP), 脓球(0~2/HP)
- 西医诊断:亚急性重症肝炎
初诊治疗
- 方剂:白虎加人参汤合附、桂等品
- 药物:
- 西洋参10克
- 生石膏100克(先煎)
- 知母、山药、山萸肉、玄参各10克
- 制附片6克(先煎)
- 肉桂4克(后下)
- 生、熟地各20克
- 丹参、赤芍各30克
- 北柴胡、生甘草各6克
- 效果:药后恶寒已除,手足渐温,体温38℃,诸症均见缓解。原方再进3剂。
二诊情况
- 症状:发热无汗,时恶寒而欲盖衣被,四肢厥逆,双手振抖,恶心呕吐,口苦口干,渴不欲饮,胸腹灼热,大便溏,舌质红,舌边焦黄,光薄无苔,脉沉,两尺尤甚,寸关滑数
- 方剂:清热养阴
- 药物:
- 白参10克
- 生石膏50克
- 知母、麦冬、玄参各20克
- 山药10克
- 黄连6克
- 白芍16克
- 竹叶10克
- 甘草6克
- 效果:体温正常,手足已温,轻度黄疸,腹水征阴性,舌质红润,苔薄黄
三诊情况
- 症状:体温37.8℃,大便溏,日行2次,伴里急后重,舌质红,苔薄黄少津,脉滑数
- 方剂:柴芍异功散合一贯煎化裁
- 药物:具体药物未详细列出
四诊情况
- 症状:体温正常,手足已温,轻度黄疸,腹水征阴性,舌质红润,苔薄黄
- 检查结果:肝功能恢复正常
- 效果:精神转佳,纳谷觉馨
评按
- 按语:亚急性重症肝炎起病较速,病情较重。从中医学角度来看,由于其病情凶险,发病急暴,故将其归于疫病之类,但其一般表现仍符合湿热致病的特点,所以应属湿热疫毒。在治疗时除应用清热利湿的药物之外,应特别注意解毒清瘟。本案早期综合治疗后出现邪毒未退、阴阳两伤的病理变化,后急投白虎加人参汤合附桂等,意在用白虎清热护津,并除其余热;用附片、肉桂回阳救逆,以固其阳气;用生熟地、玄参滋阴生液,以复其阴津;将人参改为西洋参,可以养气阴而免温燥之弊;丹参、赤芍活血化瘀,为佐使之药。由于方中病情,所以获得良效。
⚠️
重要提示
本医案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作为医疗诊断、治疗建议或医疗指导使用。 请务必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诊疗,切勿自行用药。如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就医。
✓ 公开医案,无需解锁
您可以查看医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