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某医案
病史与诊断
1. 病史
冯某,33岁,因高热、昏迷、抽搐连续发作9天于1959年10月26日住入北京某医院,由先师会诊。患者自10月1日开始有全身不适,低热思睡,服复方阿斯匹林两周后热退,但17日突然意识不清,左面抽搐,继而延及全身抽动,口吐白沫,小便失禁,体温增高,当日抽搐6次,第二天转入深度昏迷,抽搐达10余次,于10月19日住入北京某医院神经科。既往有癫痫史。
2. 入院诊断
- 高热待查
- 癫痫持续状态
3. 入院时体征
- 体温:39.2℃
- 血压:120/80毫米汞柱
- 深度昏迷,对针刺无反应
- 双侧对光、角膜反射均迟钝
- 颈部有中度抵抗
- 心肺正常
- 肝脾各在肋缘下1横指,质中等
- 肌张力普遍减低
- 病理反射未引出
- 腰穿压力70毫米水柱,脑嵴液化验正常
4. 入院后治疗
- 青、链、氯霉素及土霉素等控制感染
- 鲁米那钠肌肉注射
- 阿米妥肌肉注射及水合氯醛等灌肠
- 四环素及鞘内注射鲁米那钠
- 外敷冰袋
辨证与治疗
1. 初诊
1.1 诊断
- 癫痫持续状态
1.2 辨证
- 邪热郁闭肝风内扰
1.3 治法
- 泻肝解毒
1.4 处方
- 龙胆草6克
- 生栀子9克
- 蒲公英24克
- 射干6克
- 白芍18克
- 泽泻6克
- 茯苓15克
- 银花12克
- 黄芩9克
- 枳壳6克
- 蝉衣6克
- 石菖蒲9克
- 甘草3克
- 羚羊粉3克(分冲)
- 针泻神门(双侧)、刺大椎、期门(右侧)
2. 治疗结果
- 上方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针刺每日1次,并建议撤去冰袋
- 服上方第1煎后抽搐停止6小时,体温降为38℃
- 续进4剂,昏迷程度略有好转,对光及角膜反射稍能引出
3. 第二次治疗
3.1 诊断
- 表邪闭阻,肺经郁热
3.2 治法
- 加味麻杏石甘汤主之
3.3 处方
- 生石膏60克
- 白芍18克
- 桂枝6克
- 杏仁泥6克
- 麻黄4.5克
- 生姜9克
- 炙甘草6克
- 牛黄清心丸1粒
4. 第三次治疗
4.1 诊断
- 痞满燥实,热结不下
4.2 治法
- 峻下热结,大承气汤主之
4.3 处方
- 生军18克
- 芒硝12克
- 枳实9克
- 厚朴6克
- 六神丸20粒(分冲)
5. 第四次治疗
4.1 诊断
- 痰火闭窍,病后一直无汗
4.2 治法
- 邪从汗出表解,热清,痰豁,窍开,毒解
4.3 处方
- 黄芩9克
- 银花18克
- 粉葛根6克
- 枳壳6克
- 川贝母9克
- 茯苓18克
- 竹柴胡6克
- 蒲公英24克
- 白芍18克
- 甘草3克
- 犀黄丸9克
- 牛黄清心丸2粒分2次冲服
6. 最终治疗
6.1 诊断
- 痰热实邪已退,重在养阴清热,兼扶正气
6.2 治法
- 养阴清热,兼扶正气
6.3 处方
- 银柴胡6克
- 寸冬6克
- 路党参8克
- 阿胶珠15克
- 何首乌12克
- 元参12克
- 茯苓12克
- 生栀子6克
- 白薇6克
- 青蒿6克
- 白芍18克
- 蒲公英18克
- 石菖蒲6克
- 炒麦芽12克
- 川贝母6克
- 犀黄丸6克
- 牛黄清心丸1粒分冲
按语
本例邪热内陷,引动肝风,扰乱心神而见高热无汗,神志昏迷,抽搐不止,尿短赤,苔黄燥,脉弦数,故以龙胆泻肝汤为主方泻肝解毒,开窍化痰。方中龙胆草、栀子、黄芩、白芍清其肝经风热,蒲公英入肝经,清热解毒,射干清热解毒而消痰涎,两者佐入既助君药泻肝,又能兼以解毒化痰,为先师的特殊用药。再配枳壳、菖蒲的行气开窍,茯苓、泽泻的渗湿,蝉衣、银花的解毒,羚羊的熄风,泻神门宁神,刺大椎、期门疏肝,配伍得法而诸症减轻。
第二步,因邪热壅盛,郁蒸肺金,肺失肃降而见咳喘气粗,鼻煽无汗,脉浮数而紧。逐改麻杏石甘汤化裁以清肺热,宣肺气。先师在方中加用桂枝以助麻黄解表宣肺,姜草调和诸药,白芍柔肝保阴并配牛黄清心丸加强清热之力兼以开窍醒神,药后身热渐退,抽搐有减。
第三步,因出现阳明腑实征象,大便8日未行,腹胀坚满,热结不下,苔黄腻而燥,脉数而洪实。急需导滞通腑存阴,故改投大承气汤原方攻下泻热,再配六神丸,清热解毒。药后燥屎得下,神志渐清,抽搐大减。
第四步,因病后一直未汗,热邪没有尽除,以致3天后体温又升,抽搐次数增多,咳黄脓痰。此时治重透表清热,开窍解毒。用葛根升阳发表,解肌透汗,配合黄芩、银花、蒲公英清热,竹柴胡、枳壳行气开窍,川贝母、茯苓祛痰,犀黄丸、牛黄清心丸解毒。加《伤寒论》的芍药甘草汤舒筋解茎来缓解抽搐。药后经汗出4小时,邪热从汗而解,窍开神情,病势从此逆转。
最后以养阴清热,兼扶正气收功,养阴用寸冬、首乌、阿胶珠、白芍、元参。清热用银柴胡、白薇、青蒿、蒲公英、栀子。这些均为先师善用的养阴清热之品。因为先师认为阴虚内热之清,要抓住清肝,佐以滋肾。本例历经邪热腑实,真阴必伤,虚热必盛,故苔黄脉细。其善后收功离不开滋真阴而清虚热。兼扶正气,用党参、茯苓,再配和胃的炒麦芽和菖蒲,特别是菖蒲一味医者只知其芳香开窍之力,疏忽其和中辟浊之功。《本草从新》认为菖蒲“去湿除风,逐痰消积,开胃宽中”。本方用菖蒲一则开窍利于止抽搐,一则开胃,利于善后扶正。
本例病情凶险复杂,病程中出现各种见证,临诊多次变法。分清主次,掌握关键,转危为安,如处理稍有不慎,必会急转直下。足见先师辨证论治之精妙。
重要提示
本医案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作为医疗诊断、治疗建议或医疗指导使用。 请务必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诊疗,切勿自行用药。如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