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痛(腰椎间盘突出症)
患者信息
- 姓名:王某
- 性别:男
- 年龄:24岁
- 婚姻状况:未婚
- 职业:公司职员
- 居住地:上海市多层住宅小区
初诊信息
- 日期:2008年2月18日(农历正月十二,雨水前1天)
- 主诉:腰腿痛2个月
- 现病史:患者身体健康,喜好运动,曾有急性腰痛而不治自愈。2个月前无明显的腰部外伤史,出现腰痛及活动困难,并伴右下肢牵拉痛至足背。外院骨科就诊,腰椎X线检查提示腰生理弧度变直,CT检查提示L43椎间盘突出,予腰部牵引,消炎镇痛药口服及外敷治疗。8周来腰腿痛未见明显好转,腰痛虽有缓解,但右下肢“吊筋感”及右小腿胀痛持续至今,咳嗽时腰及右腿明显疼痛,骨科建议手术治疗,患者不同意手术而转诊于推拿科。
专科体检
- 站立位:腰椎曲度平直,腰部僵硬感及肌肉痉挛,L45节段向左侧凸。
- 腰前屈:30°
- 后伸:10°
- 左侧屈:20°
- 右侧屈:5°
- 旋转:10°
- 俯卧位:腰椎曲度较浅,腰部肌肉紧张,腰椎无明显侧凸,L43右嵴旁的压痛(++)、叩击痛(++)及叩击伴右下肢放射痛至足背姆趾;下肢后伸试验(+),直腿抬高试验左下肢70°、右下肢30°及右下肢加强试验(+),挺腹咳嗽试验(+),屈膝屈髋及4字试验(-)
- 下肢:姆趾屈伸肌力均为5级,膝反射(++),踝反射(++),病理反射征(-)
- 舌象:黯红
- 苔象:薄白
- 脉象:弦
X线检查
- X线平片:腰椎生理弧度变直
- 腰椎CT:L43椎间盘向右后外侧突出
中医诊断
- 中医诊断:腰痛(气滞血瘀)
- 西医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L4/5)
辨证论治
- 辨证:患者喜好运动,腰部经脉受损,血溢脉外,气血运行失畅,急发腰痛。然气血离溢,脉外留滞,久之成瘀,瘀阻脉道,则气血不畅,筋脉失养,不通则痛。故症见腰痛,伴右下肢牵拉痛,跛行,不耐久行、久坐,腰部僵硬,腰椎侧弯,转侧不利。
- 治疗原则:推拿治法当以舒筋通络、理筋整复、活血化瘀为治则,以改善腰肌高张力状态,降低椎间盘内压力,增加椎间盘外压力,改变突出物位置而缓解神经根受压,加强气血循行而促进局部炎症吸收为目的。
- 具体操作:
- 解痉:①仰卧位(或俯卧位),呈胸廓-骨盆方式的水平位持续机械牵引,牵引力一般为其体重的1/2,时间20分钟。②俯卧位,于L4/5或L5/S1节段的痛点及其周围、臀及下肢施以滚法和按揉法,重点是肌肉痉挛或高张力处并沿坐骨神经循行路线(即L4/5或L5/S1嵴旁阿是穴、环跳穴和委中穴等)手法操作,以缓解肌肉痉挛,治疗约15分钟。
- 调整:①俯卧位,双下肢呈后伸位(≤30°),于L45或L5/S1节段施以常规臂力轻度、缓和、适量的腰部呼吸按压法10次(一呼一吸为1次)。②患者呈患侧在上的侧卧位,施以腰椎侧位改良斜扳法:上位下肢屈曲髋膝而下位下肢自然伸直,医者面对患者而立,一手置于患者肩前部,而另一手屈肘以肘内侧置于患者臀髂部而手指可置于病变节段;先同一方向轻缓地小幅度摇动腰部并逐渐过渡到两手相反方向转动腰部;当腰旋转到最大而病变节段处于扳动的支点位(≤30°)时,只需较轻的3°
5°手臂常规推冲力而扳动支点位病变节段。腰椎侧位斜扳法可反复35次,以松解突出物与神经根的粘连。治疗约5分钟。 - 通络:①俯卧位,腰骶部涂上适量冬青膏并施以“直、长、匀”擦法,透热为度。②在臀部及下肢的环跳、委中、阳陵泉、承山、解溪、太溪等穴施以点压法,每穴1分钟,以局部酸胀或温热感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