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医案

基本信息

  • 患者性别:女
  • 患者年龄:66岁
  • 初诊日期:2016年12月22日

主诉

双下肢乏力4月余。

现病史

4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下肢乏力,伴活动不利,自觉双下肢僵硬,屈曲时感疼痛,休息后不能缓解。曾至多家医院就诊,行头颅MRI提示小范围缺血灶;肌电图提示右侧上下肢SEP(体感诱发电位)异常,右正中神经、腓总神经CMAP(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波幅相对降低。既往肝硬化病史2年,有胃底静脉曲张,曾出现肝昏迷,予对症支持治疗后病情好转。诊断为“自身免疫性肝炎”“肝性脊髓病”,予药物护肝、营养神经等治疗,效果不佳,症状日益加重,为求中医治疗,遂来我院就诊。

刻下症

  • 神倦气短
  • 语声轻微
  • 双下肢乏力,伴活动不利
  • 双下肢怕冷,扪之冰凉
  • 腹胀
  • 口干喜饮
  • 大便秘结
  • 舌红、苔薄白
  • 脉沉细

体征

  • 面色苍黄
  • 腹部膨隆,脉络显露
  • 叩诊呈浊音
  • 双下肢轻度凹陷性水肿
  • 双下肢肌力IV-级

西医诊断

  • 肝性脊髓病

中医诊断

  • 痿证(肝肾亏虚)

针灸处方

1. 头皮针

  • 取穴:顶中线及双侧顶颞前斜线上1/5、顶旁1线
  • 操作:患者平卧位,局部消毒后取0.25mm×40mm针灸针平刺至帽状腱膜下层,得气后行捻转补法1min,留针4~6h

2. 体针

  • 主穴:关元、命门、至阳、肝俞、肾俞、脾俞、太冲、太溪、天枢
  • 随证加减:水分及双侧足三里
  • 针具:选用0.30mm×40mm和0.30mm×50mm针灸针
  • 操作
    • 水分、天枢:直刺25mm,行提插捻转泻法
    • 关元:直刺25mm,行提插捻转补法
    • 太溪:直刺15mm,行温针灸,灸2炷(直径1.8mm、高1.4mm)
    • 足三里:直刺25mm,行温针灸
    • 太冲:直刺15mm,行平补平泻,留针30min
  • 肝俞、肾俞:直刺法,行温针灸,各灸1炷(同上)
  • 至阳、命门:直刺15mm,连接电针,疏密波(2Hz/100Hz),强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度
  • 脾俞:直刺15mm,行提插捻转补法,留针30min

3. 灸法

  • 取穴:神阙穴
  • 操作:用艾条温和灸,选用直径1.8mm、长200mm的艾条,距离皮肤2~3cm,使患者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一次15min左右

治疗方案

解锁完整医案

详细的治疗思路、用药分析和预后评估
需要登录后才能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