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案整理

患者信息

  • 姓名:吴某
  • 性别:女
  • 年龄:38岁
  • 初诊日期:2010年5月15日

主诉

  • 慢性腰腿痛,加重1个半月。

症候

  • 有腰痛病史,经骨伤医院住院治疗好转。
  • 久行则左下肢痛酸凉,感觉障碍,足跟冷,脚外侧麻,行路有跛行。
  • 苔白,脉沉滑。
  • X线显示腰4-5,腰5-骶1椎间盘向后突出。

经络诊察

  • 手太阳经、足太阳经异常。

辨经

  • 病在足太阳经筋。

选经

  • 足太阳经、督脉。

选穴

  • 一诊:至阴(左,放血10滴)、后顶。
  • 二诊:左秩边、委中。右顶结节。
  • 三诊:右顶结节,左京骨(有结块)。

疗效

  • 治疗3次以后痊愈。

医案解读

  • 患者腰5-骶1椎间盘突出,伴左下肢凉、左脚外侧麻。本病属足太阳经筋病。
  • 左足外侧麻,表示有血虚,左至阴穴放血引阳通络,促进气血流动。
  • 后顶穴用了两个针,一个直接往下针,另一个也在后顶针但沿着人字缝往足太阳经左斜下透。搓针后顶穴的同时用医者的左腿膝盖顶住患者腰部,搓完针后让患者走一下,观察她的腿有无变化。
  • 患者穿上高跟鞋站起来腰腿一点问题都没有,很敏捷地走出去。自述腰腿行走已无障碍,跟刚来时完全不同。
  • 由于患者的腿疼位于足太阳经筋,后续治疗加了秩边和委中,秩边主“腰痛”(《针灸聚英》)。委中“主膝痛及拇指,腰夹嵴沉沉然,遗尿腰重不能举体”(《针灸聚英》)。
  • 找后顶穴发现右侧顶结节有异常反应,可理解为后顶的变位。针后效果显着。
  • 腰部受到损伤时,经筋、肌肉、韧带皆能变位,腧穴也能随着变位。腧穴在皮、脉、肉、筋、骨之间,它们一有变动、错位,腧穴自然也变动。
  • 如一条长河末端发生地震或暴雨,导致峡谷两边山崩或泥石流,碎石下落河中,堵塞河流。河水不停涌来,绕过壅塞处,致使水流变慢,而影响上游水流速度。河流末端像患者腰椎间盘突出,上端等于顶结节的变位。搓针后顶旁的顶结节时要求患者踹脚,能让筋肉顺利复位。
  • 经络诊察时候发现京骨有一个结块,说明足太阳经筋有气血、代谢物的堆积(由于经筋受损,气血流动不畅,能产生堆积,形成结节、结块)。京骨主治“头痛如破,腰痛不可屈伸,……颈项强,腰背不可俯仰”(《针灸聚英》)。
  • 治疗经筋病时如果察经有酸痛、结节、结络,说明与本病的经筋有关,可直接针最酸疼或有结节的腧穴。

按语

  • 针灸止痛并没有特效的止痛腧穴,必须仔细分辨何经、何穴异常,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选择最相宜的腧穴或阿是穴,才能获得较快、较好的效果。

登录查看更多医案

更多的医案治疗思路、用药分析和预后评估
需要登录后才能查看

⚠️

重要提示

本医案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作为医疗诊断、治疗建议或医疗指导使用。 请务必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诊疗,切勿自行用药。如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就医。

✓ 公开医案,无需解锁
您可以查看医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