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某医案
基本信息
- 患者: 白某,男,67岁
- 初诊日期: 2001年10月4日
- 主诉: 咳喘反复发作30余年,近10天来活动后呼吸困难加重
详细病情
- 症状: 咳嗽,喘憋,活动后明显加重,痰黄量多,易咯出;咽干痒,食少纳呆,消瘦;小便赤,大便三四日未行
- 舌象: 舌红,苔薄黄腻
- 脉象: 脉细弦
- 体征: 双肺呼吸音低,双下肺可闻及爆裂音;手指呈杵状指
- 辅助检查: 胸片提示:两下慢支伴间质改变合并感染;两上肺纤维变
诊断
- 证型: 气阴两虚,痰热瘀阻型
初诊方剂
- 药物组成:
- 生石膏(先下)30g
- 竹叶10g
- 干芦茅根30g
- 柴胡10g
- 黄芩10g
- 清半夏10g
- 陈皮10g
- 炒枳壳10g
- 茯苓15g
- 全瓜蒌15g
- 连翘15g
- 炙杷叶10g
二诊方剂
- 药物组成:
- 太子参15g
- 麦冬10g
- 五味子5g
- 柴胡10g
- 炒枳壳10g
- 当归10g
- 赤芍10g
- 皂刺3g
- 桑叶皮10g
- 杏仁10g
- 大贝母10g
- 生甘草5g
三诊及后续
- 症状改善: 咳嗽减轻,咯痰色转白,量亦减少;饮食可,二便调;舌暗苔薄白,脉细弦
- 治疗调整: 继续使用二诊方剂,并根据病情变化调整药物
- 后续情况: 患者喘憋明显减轻,痰少,仅咳嗽时有,饮食二便可
- 治疗效果: 效不更方,继续服用以上方化裁方药,体力明显恢复,诸症悉减,自觉病情明显好转
按语
导师从多年理论研究及临证摸索中得出:肺阴损伤,肺络瘀阻是肺间质纤维化形成的基本病理,其病机以虚、痰、瘀为关键。肺脾肾气虚、阴虚或气阴两虚,阴阳两虚为本虚一方,痰浊(痰饮及痰垫),痰组为标实一面。故在临证治疗中,导师拟益肺肾、化痰瘀、通肺络为总的治疗原则,并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灵活辨证。本例患者因痰热较重,故先拟清热化痰去其标,继之标本兼治,综合调理。此方以太子参之甘补气生津;麦冬苦寒、泻热,“润燥滋阴,清金降火”;五味子“敛气生津之药也”、“治喘咳燥嗽,壮水镇阳”。三药合用,蕴生脉散气阴双补之意,且一补、一清、一收,养气之道毕矣。当归“辛甘温润,血滞能通,血虚能补”,“主治咳逆上气”;赤芍清热凉血散瘀;皂刺亦有活血之功,三药合用活血化瘀通络之力强。杏仁降气止咳平喘,润肠通便;大贝母“消痰,润心肺”,“清肺金而不败胃气”;二药联用化痰定喘之功备矣。柴胡、炒枳壳疏利气机,行气宽中。该方集中了益气养阴、活血化痰通络、清肺开郁诸法,药证切合,故能收到较好的疗效。
⚠️
重要提示
本医案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作为医疗诊断、治疗建议或医疗指导使用。 请务必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诊疗,切勿自行用药。如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就医。
✓ 公开医案,无需解锁
您可以查看医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