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某泄泻医案

基本信息

  • 性别:女
  • 年龄:44岁
  • 初诊日期:2010年9月25日
  • 主诉:腹泻3天
  • 症候:腹泻、胃痛,食蟹后发病
  • 经络诊察:足阳明经、任脉异常
  • 辨经:病在足阳明经。属食蟹引起的急性胃寒型腹泻
  • 选经:足阳明经、任脉
  • 选穴:足三里、梁丘、上脘
  • 疗效:治疗后腹泻未复发。共1诊;属临床痊愈

医案解读

本病的病机为食伤,螃蟹性寒,过食则胃痛腹泻。

  • 足三里:为肚腹之总穴,又为水谷之海,《针灸聚英》云主“腹中寒”,能治疗“腹痛”“胃气不足、久泄利、食不化”“霍乱”,即有温阳益气、健脾和胃的功能。足三里又为足阳明经的合穴,能调理阳明气机。
  • 梁丘:为足阳明经的郄穴,善于治疗急性胃痛。
  • 上脘:《针灸聚英》曰:“上脘、中脘属胃络脾,足阳明、手太阳、任脉之会。”又提到上脘能治疗“食不化”“霍乱”,说明有和中理气的治疗作用。上脘与中脘很接近,仅差1寸距离,而功能相似。中脘为胃募、腑会,通于小肠经、三焦经及胃经,而位于上脘与建里之间,故它的治疗范围广。上脘位于中脘上,通于胃经和小肠经,多用于治疗胃脘上部的疾病。取中脘还是上脘,最终根据经络诊察,即按压时有无异常反应,例如压痛、发硬、松软塌陷、按压引起肠鸣等。

按语

多年来临床针灸医师皆遵守骨度定位取穴法。临床证明这种定位仍有失精准。需知骨度法虽有骨骼、肌肉、血脉的比例之常,但个体的差别仍有不同。故《灵枢·经脉》谓:“若夫八尺之士,皮肉在此,外可度量切循而得之……”后人只强调“度量”(骨度法)忽略了“切循”二字。后世针家亦有认识到“切循”重要者如元代窦材。经络之分肉可切循而得之,大多腧穴亦可切循而得之。因此针家皆应牢记经络腧穴都应度量,更要切循,才能确定其位置。

登录查看更多医案

更多的医案治疗思路、用药分析和预后评估
需要登录后才能查看

⚠️

重要提示

本医案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作为医疗诊断、治疗建议或医疗指导使用。 请务必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诊疗,切勿自行用药。如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就医。

✓ 公开医案,无需解锁
您可以查看医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