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风湿性关节炎医案
强调内因,扶正是根本
1. 调补气血
高师认为,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发病与整体防御机能密切相关,外邪必须在正虚的情况下才能致病。治疗时补益气血至关重要,但又不能过于峻补,以防温多化热,气壅血滞之弊。常用药如太子参、黄芪、白术、当归、白芍、红枣等。
2. 滋养肝肾
肝肾不足亦是类风湿性关节炎之根,临床上常表现为烦躁易怒,筋惕肉眠,失眠多梦,腰膝酸软,男子遗精,妇女月经失调,舌红少苔,脉细弦等症。故高师认为及时应用滋养肝肾之品也乃治本之法。但不宜专于滋补,应在滋补之中佐以温阳、清热、消导之药,以免滋多恋邪、碍胃。常用药如生地、女贞子、旱莲草、五味子、鹿角胶、仙灵脾等。
3. 强筋壮骨
类风湿性关节炎与一般痹证不同,属于顽痹,病程长,病位深,日久不愈,邪留筋骨。临床常见关节肿胀,僵直畸形,屈伸不利,筋膜拘挛,肌肤麻木不仁,不能行走,舌暗澹,苔白,脉沉细等症。高师认为强筋壮骨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一环。但临证时必须细审正邪之盛衰,要邪正兼顾,分别祛邪扶正或扶正祛邪,才能真正发挥强筋壮骨的作用。常用药如狗嵴、续断、骨碎补、龟板、千年健、虎骨等。
重视外因,祛邪有偏重
1. 祛风散寒
外感风寒之邪由表及里,邪入日深,阻滞经络之风寒偏胜者,关节游走性疼痛较剧,关节肿胀,屈伸不利,得热痛减,遇寒痛增,苔薄白,脉弦紧。常用药如防风、麻黄、蕲蛇、制川乌、制草乌、桂枝等。
2. 清热利湿
外感风热或寒湿不解,郁而化热,湿热交蒸,浸淫于皮肉筋脉、经络、关节之湿热偏胜者,关节红肿热痛,有沉重感,活动障碍,口渴喜饮,小便黄浑,舌红苔黄,脉弦滑数。应湿热两清,分消其势,才能湿去热解,若只清热则湿不退,只祛湿则热愈炽。常用药如银花、连翘、黄柏、知母、薏苡仁、萆薢等。
3. 化痰软坚
外受风寒湿热诸邪,内因运化失司,水湿不化,凝聚生痰,随气升降,滞于经络关节之痰结者,关节肿胀疼痛,关节或关节周围出现增生、结节,屈伸不利,伴呕恶纳呆,舌质澹暗,苔白黏腻,脉弦滑。应软坚散结,燥湿化痰并施。常用药物如夏枯草、穿山甲、白芥子、法夏、茯苓、陈皮等。
尤重治瘀,活血且温经
1. 温经活血通络
邪客经络,留而不行,阻滞气血不通则痛,即所谓“久痛入络”。常见关节疼痛呈刺痛样,伴麻木不仁,得热则舒,遇寒加重,舌质暗澹,苔白,脉弦紧。常用药如桂枝、细辛、川附片、当归、鸡血藤、桑枝等。
2. 益气活血化瘀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久病顽症,“久病多瘀”、“久瘀多虚”,互为影响。常见关节疼痛,痛有定处,固定不移,兼见肌肤甲错,口渴不欲饮,神疲乏力,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细涩等。常用药如太子参、黄芪、赤芍、丹参、桃仁、红花等。
合参中西,治疗应分期
1. 湿热毒瘀旺盛型(急性发作期)
高师认为,此期多因湿热化毒,蕴于筋脉,气血瘀阻,流注关节,故临床常表现为关节红肿热痛,如刀割虎啮,夜重昼轻,僵硬,晨起明显,活动受阻,伴发热,汗出不解,烦躁不安,口渴喜饮,小便黄赤,大便干,舌质红,苔黄,脉弦滑数等。化验检查可见血色素偏低,多为红细胞血色素性贫血,白细胞轻度增高,血沉较快,血清γ球蛋白增高,免疫球蛋白IgG、IgA、IgM增高,血清粘蛋白增高,类风湿因子阳性且效价较高。 治宜清热解毒,祛瘀通络,消肿止痛之法。药用银花藤、知母、栀子、桂枝、防风、赤芍、桑枝、威灵仙、木瓜、甘草。 若热盛加生石膏、土茯苓,湿重加生薏苡仁、萆薢,血瘀明显加丹参、桃仁,病久气阴两虚加太子参、生地。
2. 寒湿瘀热错杂型(慢性活动期)
高师认为,此期常因寒湿热瘀交错,经络阻滞,关节失利,临床上多表现症状错综复杂,病程长短不一,关节肿痛,或有畸形,可有低热,或周身怕冷或下肢发凉,病情反复,变化无常,舌质红或边绛,苔白或薄黄,脉弦数或弦滑。化验检查可见血沉偏快,白细胞正常,免疫球蛋白IgG、IgA、IgM 略高,血清γ球蛋白偏高,血清粘蛋白略增高,类风湿因子阳性但效价不高。 治宜寒热并用,清热祛湿,温经化瘀,药用连翘、桂枝、白芥子、赤芍、鹿角霜、薏苡仁、桑枝、延胡、鸡血藤等。 若热象明显加银花藤、丹皮,寒象明显加细辛、麻黄,湿象明显加萆薢、木瓜,血瘀明显加地龙、红花。
3. 阴阳虚损夹瘀型(稳定缓解期)
高师认为此期多为久病多虚,久痛入络,气血阴阳俱损,临床上表现病情相对稳定,关节无明显红肿痛,或稍痛不肿或稍肿不痛,但可有关节畸形,无明显发热,但可有畏寒,自汗或手足心热,腰膝酸软,舌质澹,苔白,脉缓或沉细等症。实验室检查:血沉,血清粘蛋白,免疫球蛋白IgG、IgA、IgM,血清γ球蛋白均可正常,类风湿因子可阳性亦可阴性。 治宜调补气血,滋养肝肾,活血通络。药用黄芪、赤芍、防风、苡米、桂枝、炙甘草、桑枝、骨碎补、木瓜、大枣等。 若偏气虚加太子参、白术,偏血虚加当归、首乌,偏阴虚加生地、枸杞,偏阳虚加仙灵脾、肉苁蓉,兼瘀加鸡血藤、延胡,兼痰湿加薏苡仁、白芥子。
按语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慢性而又顽固的疾病,病程长,治疗时间长,疾病过程中临床表现迥然有别,故不主张守一法一方来治疗,倡导根据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等诸多方面的不同,分型分期辨治。高师通过临床实践,辨证与辨病相结合,总结出的扶正是根本,祛邪有偏重,温经且活血,治疗应分期的辨证思路及有效方药,值得我们学习效法和验证。
重要提示
本医案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作为医疗诊断、治疗建议或医疗指导使用。 请务必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诊疗,切勿自行用药。如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