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案整理
基本信息
- 患者姓名:刘某某
- 性别:女
- 年龄:70岁
- 职业:居民
- 初诊日期:2004年2月2日
主诉与病史
- 主诉:反复多饮、多食、多尿20余年,加重伴心悸2月。
- 病史:20余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多饮、多食、多尿,被某医院诊断为2型糖尿病,给予消渴丸等药物治疗,病情有所缓解,但仍反复发作。长期服用优降糖、二甲双胍、达美康等药物。2月前病情加重,伴心悸、乏力,被某医院诊断为:①2型糖尿病,②高血压,③萎缩性胃炎。
现症
- 面色:黧黑
- 症状:头昏眼花、乏力,气喘,心悸,恶心欲吐,纳谷不思,厌油,口中无味,失眠,大便数日一行,尿少
- 查体:
- 血压:220/110mmHg
- 神志:清晰
- 面色:黧黑
- 形体:肥胖
- 颈部:(一)
- 双肺:呼吸音清晰
- 心率:80次/分,心界向左扩大,心脏未闻及杂音
- 腹:软,全腹均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未扪及肿大
- 双下肢:无水肿
- 辅助检查:
- 肾功能:Cr:312.8mmol/L; Bun:12.9mmol/L; GIU:11.14mmol/L
- 尿常规:PRO:3+; GIU:2+
西医诊断
- 高血压病
- 2型糖尿病
中医诊断
- 主证:眩晕
- 兼证:消渴
- 辨证:阴阳两虚,脾肾阳虚
按语
- 病因:糖尿病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引起的临床综合征。因胰岛素分泌绝对或相对不足以及靶组织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引起糖、蛋白、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紊乱。临床以高血糖为主要标志,久病可引起多个系统损害。
- 病机:消渴是以多饮、多食、多尿、身体消瘦,或尿浊,尿有甜味为特征的病证。后世医家在临床实践的基础上,根据本病“三多”的孰轻孰重,把本病分为上、中、下三消。
- 辨证:此患者先以肝肾阴虚,肝阳上亢为特征,但因为久病及迭服养阴之品,现阴盛阳衰,脾肾阳虚,阴损及阳,先运脾胃化湿浊,选四逆汤温补脾肾;平胃散除湿;温胆汤化痰止吐,降浊。方中制附片、仙灵脾、肉桂温补肾阳;干姜、苍白术、白蔻温补脾阳;茯苓、苡仁健脾除湿;陈皮、半夏、川朴、竹茹、枳壳降气止呕;鸡内金、谷麦芽健脾消导;金钱草利湿;柴胡升清以降浊。丹参、红花、益母草活血化瘀;黄芪益气;苍术燥湿;川朴、大腹皮理气;生石决明、草决明平肝。同时注意温阳不伤阴,阴阳同补。本例虽为肝肾阴虚,气虚之消渴、眩晕之证,益气补阴是为正法,但已有其阴损及阳之变,辨证论治拟温阳、利水,以振奋阳气,运脾消肿乃是变法,又不可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