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某 慢性乙型肝炎医案

基本信息

  • 性别:女
  • 年龄:29岁
  • 职业:长沙某单位职员
  • 医院: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病科
  • 住院号:166977
  • 初诊时间:2005年5月8日

初诊情况

1. 主诉

患者慢性乙型肝炎病史10多年,近月来因劳累复发。

2. 临床表现

  • 自觉症状:倦怠乏力,腹胀脘闷,纳呆呕恶,厌食油腻
  • 新发症状:近周加重,出现身目发黄,色泽鲜明,大便干结2~3天1次,解时不畅,小便深黄
  • 实验室检查
    • ALT:158U/L
    • AST:83U/L
    • TBIL:108.38μmol/L
    • DBIL:68μmol/L
  • 检查结果
    • HBsAg(+),HBeAg(+),抗-HBc(+)

3. 西医诊断

病毒性肝炎乙型慢性(重度)

4. 中医诊断

肝着

5. 辨证

湿热内蕴

6. 治法

清热化湿

7. 主方

甘露消毒丹加减

8. 处方

  • 黄芩 10g
  • 连翘 10g
  • 通草 15g
  • 石菖蒲 10g
  • 绵茵陈 30g
  • 滑石 10g
  • 白花蛇舌草 15g
  • 板蓝根 10g
  • 蔗仁 30g
  • 虎杖 10g
  • 枳实 10g
  • 生大黄 10g(后下)
  • 甘草 6g
  • 14剂

二诊情况

1. 二诊时间

2005年6月2日

2. 临床表现

  • 自觉症状:纳食精神均有好转,腹胀脘闷减,大便通畅,日行1次
  • 小便:黄
  • 脉象:同前
  • 实验室检查
    • ALT:158U/L
    • AST:83U/L
    • TBIL:108.38μmol/L
    • DBIL:68μmol/L

3. 治疗情况

前方获效,不必更方,仍照前方再进14剂。

三诊情况

1. 三诊时间

2005年6月16日

2. 临床表现

  • 自觉症状:纳食精神均可,身目尿黄减轻,大便通畅,日1次
  • 舌象:苔黄腻转薄黄
  • 脉象:弦滑,数象已消失
  • 实验室检查
    • ALT:58U/L
    • AST:40U/L
    • TBIL:39.3μmol/L
    • DBIL:23μmol/L

3. 治疗情况

因患者大便通畅,黄疸转氨酶下降,病情好转,湿热腑实证减轻,前方去大黄、枳实等通腑泄热之品,加薏苡仁、茯苓,利湿健脾而扶正,以利祛邪。再进20余剂。

四诊情况

1. 四诊时间

2005年7月8日

2. 临床表现

  • 自觉症状:纳食、精神均佳,夜眠安,二便如常
  • 实验室检查:肝功能各项结果均正常

3. 治疗情况

为巩固疗效,改拟疏肝健脾兼清热之法,用柴芍六君汤加丹参、郁金、炒麦芽、鸡内金、白花蛇舌草、虎杖治疗月余,嗣后随访半年未见复发。

按语

此病由感受湿热外邪,损伤脾胃,蕴结肝胆所致。湿热侵犯中焦,故腹胀脘闷;肝胆脾胃均居中焦,因湿热较重,伤及脾胃,运化失司,故纳呆;又脾主四肢,故见倦怠,四肢无力;湿热熏蒸肝胆,胆汁外溢,不循常道,溢于肌肤,故身目发黄明显。苔黄腻,脉弦滑略数,均为湿热俱盛之候。

甘露消毒饮乃是叶天士之方,王孟英推崇为“此治湿温时疫之主方”。本方具有清热解毒,化浊利湿之功。治疗本证,常去射干、土贝母、薄荷等清咽化痰之品,加板蓝根、白花蛇舌草、半枝莲、生大黄、枳壳等药,加强清热解毒作用,以达邪去正安之目的。方中白蔻仁、石菖蒲芳香化浊,宣开气机,使湿从上焦而解;绵茵陈、滑石、通草清热利湿退黄,使湿从下焦而除;黄芩、连翘、白花蛇舌草等均为清热解毒祛邪之品。诸药合用,共奏化浊利湿、清热解毒退黄之功效。

登录查看更多医案

更多的医案治疗思路、用药分析和预后评估
需要登录后才能查看

⚠️

重要提示

本医案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作为医疗诊断、治疗建议或医疗指导使用。 请务必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诊疗,切勿自行用药。如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就医。

✓ 公开医案,无需解锁
您可以查看医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