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某医案

基本信息

  • 患者姓名:张某
  • 性别:男
  • 年龄:38岁
  • 婚姻状况:已婚
  • 初诊日期:1988年7月10日

主诉

患者5年前患神经血管性头痛,经治痊愈。1周前复发,发时左侧额角胀痛,前胸部不适,口苦、心烦欲呕,大便三日未行,溲黄。

望诊

  • 舌象:苔白燥
  • 脉象:脉滑弦

诊断

  • 主要症状:左侧额角胀痛,前胸部不适,口苦,心烦欲呕,大便三日未行,溲黄

按语

该患者主要症状为左侧额角胀痛,伴有前胸部不适、口苦、心烦欲呕、大便三日未行、溲黄,苔白燥,脉滑弦。《灵枢·经脉》云:“胆足少阳之脉,起于目锐眦,上抵头角下耳后··是动则病口苦,善太息,心胁痛,不能转侧···下颈,合缺盆,以下胸中,贯膈,络肝,属胆,循胁里,出气冲,绕毛际,横入髀厌中;其直者,从缺盆下腋,循胸,过季胁下合髀厌中。”《伤寒论》第96条:“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由此可知,该患者的“口苦,心烦欲呕”实由邪气侵扰足少阳胆经,胆气逆乱所致。胆府之气禀清宁之气,以下行为顺,胆中所寄胆汁随胆府下行之气正常疏泄,今胆气逆乱,胆汁疏泄失司,上泛于口而见口苦;胆经气机既乱,随之为邪横犯胃府,胃气不得下行,转而上逆,故见欲呕之症状;因邪犯胆经,胆气郁滞化热,热扰心神,故而症见心烦;又因胆经从胸部经过,故而出现前胸部不适;又因胃气上逆,中焦气机失常,腑气失降,糟粕传导下行失常,故而出现大便三日未行;溲黄者,内热之征象;苔白燥者,病尚在气分,且燥为邪热伤津之象。由此分析,故知马骥先生从胆、胃着手治疗该患者,以牡丹皮、菊花、钩藤、赤芍清降胆腑郁热,兼疏通胆经;以酒大黄、芒硝荡涤地道,通泻腑气,以复阳明胃气之常;生石膏清热生津,以除气分邪热;丹参清心除烦,以复神明之常;川牛膝性善下达,可引上逆之气血下行归位;延胡索通行十二正经,功专止痛以疗其标。诸药并用,胆胃二腑恢复清宁,周身邪气得清,则疾愈矣。

治疗方案

解锁完整医案

详细的治疗思路、用药分析和预后评估
需要登录后才能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