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川小东门王姓医案
患者信息
- 姓名:琴川小东门王姓
- 年龄:约十七八岁
- 主要症状:滑泄遗精、两足痿软、背驼腰屈、两手扶杖而行、皮枯肉削
既往治疗
- 既往治疗:已服三妙汤数十剂,罔效
诊断分析
- 诊断:痿证
- 病因:素有滑泄遗精,致髓减骨枯,因虚损而病痿
- 病机:真阴有损,外形皮枯肉削,证属“其病在干”
诊疗过程
- 初诊:进以六味地黄汤,加虎骨、龟板、鹿筋、苁蓉大剂填下滋阴
- 服药剂数:10余剂
- 效果:两足稍健
- 二诊:前方加线鱼胶、鹿角霜等
- 服药剂数:10余剂
- 辅助治疗:另服虎潜丸,每日五钱
- 效果:两足肌肉渐充,步履安稳
按语
- 按语:本案为余景和治疗痿证验案之一。余景和(公元1847~1907)清医学家。字听鸿。阳羡(今江苏宜兴)人。早年入孟河药店为学徒。名医费兰泉见其勤谨,遂收为入门弟子。时孟河医学最盛,得与诸名医切磋学问,医技日精。治疗多效,尤重医德,好济贫病。40岁后于常熟开业,医名大噪,着有《余听鸿医案》(又名《诊余集》)、《余汪伤寒论翼》、《外证医案汇编》等书。
- 按语:本案病者素有滑泄遗精,致髓减骨枯因虚损而病痿已明。此即《难经·十四难》所谓“五损损于骨,骨痿不能起于床。”真阴有损,则外形皮枯肉削,证属“其病在干”。大剂填下滋阴,尤恐不及,前医屡进三妙散苦燥利湿之剂,更伤阴分,致两足不能起矣。故余氏以六味地黄汤、虎潜丸加虎骨、鹿筋、龟板等血肉有情之品,以补肾之阴精,兼以滋阴降火、补肾壮骨起痿,而收良效。设若不辨干、湿,续进苦燥利湿之剂,则阴分愈伤,徒增病势。
⚠️
重要提示
本医案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作为医疗诊断、治疗建议或医疗指导使用。 请务必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诊疗,切勿自行用药。如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就医。
✓ 公开医案,无需解锁
您可以查看医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