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某某医案
基本信息
- 性别:女
- 年龄:47岁
- 入院日期:1983年10月
主诉
阴道出血月余未净,收入住院。
病史
- 既往史:近3年来月经先期,常一月两行,经期长达半月,量多,用纸3~7刀,1982年5月至今因此病一直在家休息。
- 本次病情:本次月经于8月21日来潮,至今月余未净,开始量多如崩,前10天用纸8刀,近日量逐渐减少,淋漓不尽,经色开始红,后渐转黯红,近日为咖啡色,无明显血块;伴腰酸痛喜按,左下腹痛,头昏,心慌,怕冷,四肢酸软乏力,时汗出,纳少乏味,口干喜冷饮,但不多饮,大便两日一行,有欲解不出之感,睡眠差,两目干涩而胀,双下肢浮肿。
体征
- 舌象:舌澹胖
- 脉象:脉沉细
- 妇检:子宫稍大
- 既往史:孕5产4人流1,已结扎
- 小便检查:有蛋白、红细胞少许
原方
- 药物:
- 党参12g
- 炙黄芪15g
- 白术12g
- 当归身10g
- 白芍12g
- 枸杞子12g
- 炙甘草3g
- 龙眼肉12g
- 广木香4.5g
- 连皮茯苓15g
- 川断12g
- 熟地20g
原方分析
- 治疗效果:原方曾止血4天,后又开始出血。
- 分析:
- 患者47岁,是更年期月经失调。
- 失血后,头昏、心慌、怕冷是气血两虚,脾肾不足。
- 脉细,舌澹,舌体胖为虚证。
- 此病例为气血两虚,又在出血,连皮茯苓用15g重了,又配了广木香,下行力太大了,连皮茯苓比茯苓的作用强,把连皮茯苓改为茯苓12g即可。
- 主要是脾肾两虚,再加山萸肉15g养肝肾精血。
- 熟地太壅滞所以不用。
- 炙甘草可加重到4.5g。
- 血虚心慌加炒枣仁10g。
- 查小便,有红细胞、蛋白少许,说明有炎症,可加芡实、黑豆补肾消蛋白。
- 不用广木香,用去白陈皮,健脾和中,利水消肿,化湿行水在中焦,不会引血下行。
- 对出血的病人,用澹渗的药要慎重,茯苓不要随便用,连皮茯苓用于急性水肿,连皮茯苓配猪苓作用更强,而这里是虚证。
重整方
- 药物:
- 党参12g
- 炙黄芪15g
- 白术12g
- 当归身10g
- 白芍12g
- 枸杞子12g
- 炙草4.5g
- 茯苓12g
- 川断12g
- 炒枣仁10g
- 芡实12g
- 黑豆30g
按语
- 总结:上面的治疗方法是对的,患者47岁,是更年期月经失调;失血后,头昏、心慌、怕冷是气血两虚,脾肾不足;脉细,舌澹,舌体胖为虚证。此病例为气血两虚,又在出血,连皮茯苓用15g重了,又配了广木香,下行力太大了,连皮茯苓比茯苓的作用强,把连皮茯苓改为茯苓12g即可;主要是脾肾两虚,再加山萸肉15g养肝肾精血;熟地太壅滞所以不用;炙甘草可加重到4.5g;血虚心慌加炒枣仁10g;查小便,有红细胞、蛋白少许,说明有炎症,可加芡实、黑豆补肾消蛋白;不用广木香,用去白陈皮,健脾和中,利水消肿,化湿行水在中焦,不会引血下行。对出血的病人,用澹渗的药要慎重,茯苓不要随便用,连皮茯苓用于急性水肿,连皮茯苓配猪苓作用更强,而这里是虚证。
⚠️
重要提示
本医案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作为医疗诊断、治疗建议或医疗指导使用。 请务必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诊疗,切勿自行用药。如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就医。
✓ 公开医案,无需解锁
您可以查看医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