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案整理
基本信息
- 患者姓名:臧××
- 年龄:22岁
- 婚姻状况:未婚
- 首诊日期:1976年6月25日
主诉
- 经阻3月许而崩,经治疗后崩势较缓,至今26天未净止。
临床表现
- 出血情况:色澹质稀,接触凉水后出血量增多。
- 面色:萎黄(血色素6.2克%,红细胞249万/m2)。
- 脉象:细。
- 舌象:澹白,边有齿印。
诊断
- 营血亏耗,气虚阳衰。
按语
- 血脱益气,宗斯为治,参助阳温涩。
- 患者年事尚轻,始则经闭,继而血崩,谅来肾气欠充,经中西医治疗未效。
- 绵延将月未止,面色无华,经澹质稀,脉细舌澹,均为气血大亏之象。
- 时当炎夏,而患者接触凉水,即下血更多。按常理血得热则行,得寒即止,今一反常态,可见血脱已损及阳气。
- 按时令,温热滋腻之剂,在所避用。但此证机因已明,上述方药势所必用,有病则病当之。
- 症状虽显好转,体虚尚难速复。
- 二诊入移山参增益气生血之力,以复其旧。
- 若当时不从阴阳辨证,则难臻此境地。
- 故崩漏之症,特别是“功血”,辨别阴崩及阳崩,尤为重要。辨证明确,庶可得心应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