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案整理

基本信息

  • 患者姓名: 范某
  • 性别: 男
  • 年龄: 17岁
  • 入院日期: 2004年3月15日
  • 主诉: 双下肢乏力、肌萎缩4年

病史

  • 起病时间: 2000年初
  • 起病情况: 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下肢乏力,当时症状较轻而未诊治
  • 病情发展: 症状逐渐加重,出现双下肢肌萎缩
  • 既往治疗: 2003年3月在某大学附属医院住院治疗,诊为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经治疗(用药不详)自觉症状无明显好转出院;后在当地医院门诊静脉滴注黄芪注射液及川芎嗪注射液等,亦无明显改善
  • 就诊情况: 2004年初出现行走困难,不能坚持上学前来求治,收人本院治疗

诊疗过程

1. 初诊(2004年3月19日)

  • 主诉: 双下肢乏力、肌萎缩
  • 现病史: 全身乏力,步行蹒跚呈鸭步,腰膝酸软,恶寒怕风,无复视及眼睑下垂,构音清楚,无吞咽困难
  • 舌脉: 舌淡紫而胖、有齿痕、苔白滑,脉细涩
  • 体征: 四肢肌肉萎缩,以臀大肌、股四头肌、肚三头肌尤甚,双上肢肌力Ⅲ级,双下肢肌力Ⅱ级,下蹲后不能起立,腓肠肌可见假性肥大,四肢感觉及位置感正常,浅反射存在,膝和跟键反射稍减弱,病理反射未引出
  • 实验室检查: 谷草转氨酶(AST)2100.42nmol·s-1/L,谷丙转氨酶(ALT)1867.04nmol·s-1/L,血清肌酸激酶(CK)3735U/L
  • 诊断: 痿证
  • 辨证: 脾肾亏虚,痰瘀互结,本虚标实

治疗方案

解锁完整医案

详细的治疗思路、用药分析和预后评估
需要登录后才能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