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某医案

基本信息

  • 患者:齐某,男,17岁
  • 初诊日期:2002年11月21日
  • 主诉:近2年来大便每日5~6次,第一次成形,其后均为溏便,无不消化食物,无黏液脓血,食后腹痛即泻,泻后痛减,肠鸣腹胀,烧心反酸,胃脘痛,于饭后加重,恶食生冷辛辣,怕冷,睡眠欠佳,食欲好。

既往诊断

  • 诊断:十二指肠球部多发溃疡,反流性食管炎,慢性肠炎(回盲部5处溃疡)

体征

  • 舌象:舌苔根部白腻,舌质红稍暗
  • 脉象:细数
  • 心率:114次/分

施老辨证

  • 辨证:患者体瘦,素体脾虚,本病为脾虚生湿,而见肠鸣泄泻,食后易作;久病及肾,脾肾虚寒,但久泻亦伤阴,故见烧心;肝胃失和而见反酸及痛泻,胃强脾弱故见食欲好,食后胃脘痛。

初诊方药

  • 方剂:胃关煎合痛泻要方加减
  • 药物
    • 熟地黄 20g
    • 山药 20g
    • 白扁豆 12g
    • 炒白术 12g
    • 炮姜 6g
    • 炙甘草 10g
    • 吴茱萸 6g
    • 白芍药 15g
    • 防风 10g
    • 陈皮 6g
    • 广木香 10g
    • 肉桂 6g
    • 五味子 10g

复诊情况

  • 复诊日期:未提供
  • 症状:烧心反酸减轻,但口气重,仍大便4~5次/日,便溏不成形,便前腹痛,泻后痛减,肩背酸痛,仍怕冷乏力。
  • 舌象:舌苔白腻
  • 脉象:细数

复诊辨证

  • 辨证:患者表现为脾肾虚寒之诸多症状,但温补脾肾后泄泻仍重如前,且口气加重,应与患者体质有关。因其自幼体弱,常食人参、龙眼等,且饮食肥甘。患者胃强脾弱,胃能收纳,而脾失健运,胃中郁热,故口臭、舌苔白腻、脉细数。郁热夹湿故见肠鸣泄泻。

复诊方药

  • 方剂:清脾胃湿热为法,清热解郁汤加减
  • 药物
    • 制香附 10g
    • 苍术 6g
    • 山栀 10g
    • 黄连 6g
    • 炙甘草 6g
    • 川芎 10g
    • 青皮、陈皮各 6g
    • 法半夏 10g
    • 蒲公英 20g
    • 白芍药 12g
    • 片姜黄 10g

按语

  • 施老考虑:方中陈皮、半夏、苍术健脾行气祛湿止泻;制香附、苍术、川芎为越鞠丸之意,行气、活血、祛湿;配合山栀、黄连、蒲公英清胃中郁热,共解诸般郁结。治疗口气重,施老常于方中加蒲公英30g,每获良效,此患者恶食生冷,大便溏泄,故暂用蒲公英20g,以免过于苦寒而加重腹泻。白芍药酸收以柔肝止泻。肩背酸痛多因患者常伏案于电脑前,某一姿势时久不动,气机不畅,气血郁结不通,不通则痛,故用广郁金10g活血止痛,效果颇佳。

登录查看更多医案

更多的医案治疗思路、用药分析和预后评估
需要登录后才能查看

⚠️

重要提示

本医案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作为医疗诊断、治疗建议或医疗指导使用。 请务必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诊疗,切勿自行用药。如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就医。

✓ 公开医案,无需解锁
您可以查看医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