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岁男性,反复胸闷10余年,加重1周,伴胸痛、冷汗。高血压病史30余年,血压控制不佳。唇发绀,双肺散在细湿啰音,心界扩大,心尖抬举性搏动,心尖部收缩期杂音,主动脉瓣区第二心音亢进,双下肢水肿。舌澹,苔白厚,脉弦。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原发性高血压3级。气虚痰瘀证。胸闷痛,精神差,口干苦,纳差,便结,舌红,苔黄白厚,脉细。面色稍红,舌质暗红,苔白浊,脉细弱。舌嫩红,苔中浊,脉弦滑。心肺气阴两虚,痰瘀内阻。
心肺气阴两虚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原发性高血压
查看详情 →
患者79岁,反复胸闷10余年,加重1周。胸闷痛隐隐,动辄气促,疲乏,食纳、睡眠欠佳,小便略频,大便溏。唇紫绀,双下肺散在细湿啰音,心界向左下扩大,心尖抬举性搏动,心尖部2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主动脉瓣区第二心音亢进,双下肢轻度浮肿。中医诊断为胸痹(气虚痰瘀)。舌红、苔黄白厚,脉细。舌暗红、苔少而白,脉弱。舌嫩红、苔中浊,脉弦滑。心电图示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左前分支传导阻滞,u波改变。
心肺气阴两虚胸痹气虚痰瘀脾虚湿盛
查看详情 →
患者女性,68岁。胸闷,心前区阵发性隐痛,心慌心烦,气短,乏力自汗,眠差多梦,胸背发凉,口苦口干,牙痛,纳可,饮水不多,无痰,二便正常。舌暗红少苔,脉细而数。中医诊断气阴两虚夹瘀。病因病机为气阴两虚,宗气内虚,津液不布,心肺阴虚,脉络瘀阻。
心肺气阴两虚宗气内虚津液亏乏心气虚
查看详情 →
48岁男性,咳喘胸闷10个月,倦怠乏力心悸5个月。中医病名:咳嗽、喘、怔忡、虚损。证型:心肺气阴两虚,余邪羁留,湿饮内生,血脉阻滞。面色苍白,手足湿凉,舌淡苔薄。脉数,心率快。胸闷气短,心悸,活动后加剧,夜卧需2个枕头,轻度咳喘,少痰或无痰,自汗,不喜热,食后腹胀,食欲下降。心浊音界向左下扩大,心率112次/分,奔马律,收缩期杂音。超声心动图示左室腔扩大,EF低于20%。心肌轻度间质性纤维化。
心肺气阴两虚余邪羁留湿饮内生血脉阻滞
查看详情 →
女,18岁,主诉心慌、胸闷、怯气、汗出、活动后气喘,病程50天。中医病名心肌炎,证型心肺气阴两虚,兼心脉瘀阻,病因病机气阴两虚,心脉瘀阻。望诊舌质暗红,苔薄白少津。闻诊未提及。问诊心慌、胸闷、怯气、汗出、活动后气喘。切诊脉象结代。四诊合参,脉象仍结代,舌苔薄黄偏干,脉数不整。诊断痰热蕴于络脉,伤及心阴。
心肺气阴两虚病毒性心肌炎心脉瘀阻痰热蕴于络脉
查看详情 →
患者年龄18岁,男性。主要症状包括乏力神疲、气逆作咳、痰中带血、恶寒阵热、下肢微肿、咳引肩背痛、小便赤浊短、大便秘结、口干纳呆。病程自2007年夏秋期间开始。中医病名为肺结核,证型为浊毒伤脾肾、湿饮停胸肺。舌质淡,边尖胖剥,有瘀点及溃疡,六脉细弦紧。辨证为浊毒伤脾肾、湿饮停胸肺。
心肺气阴两虚肺结核胸腔积液浊毒伤脾肾
查看详情 →
患者15岁,女性。主诉经常感冒,心慌、胸闷,曾发生休克。病程1月。中医病名病毒性心肌炎(缓解期)。证型心肺气阴两虚,热毒余邪未尽。舌质嫩红,苔黄白略腻。脉象沉细无力。体征扁桃体增大。辅助检查示窦性心律不齐,偶见室性早搏。
心肺气阴两虚病毒性心肌炎热毒余邪汗出
查看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