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40岁,男性。腹泻、里急后重、腹痛、脓血便。病程2年。中医诊断为湿热内阻、脾虚气弱、气滞血瘀。舌质淡红,苔黄略腻。脉弦细滑。形体消瘦,乏力,纳差。
脾虚气弱气滞血瘀纳差湿热内阻
查看详情 →
患者31岁,男性,主诉右胁疼痛,乏力反复发作7年。症见右胁疼痛,面色晦暗,乏力,纳差,腹胀,尿黄。舌质黯,苔白腻,脉弦。诊断为肝积,辨证为肝郁脾虚,气滞血瘀证。乙肝病史7年,肝功能异常,B超提示早期肝硬化。乙肝五项提示表面抗原、e抗体、核心抗原及核心抗体均阳性。甲胎蛋白升高,谷丙转氨酶异常。
肝郁脾虚气滞血瘀纳差慢性乙型肝炎
查看详情 →
患者男性,65岁。主诉胃脘部疼痛十余年,隐隐作痛,不胀不泛酸,伴口干口苦、纳差、口中无味、疲乏无力。既往有萎缩性胃炎病史。舌质红、苔薄黄,后转为红、苔白而燥,再转为红少苔。脉象初为缓,后为弦缓、虚弦。中医诊断为肝胃不和,脾虚气滞血瘀,后辨证为脾阴阳两虚。
脾虚气滞血瘀纳差萎缩性胃炎
查看详情 →
患者年龄20岁,女性。主诉为时时欲睡,不分昼夜,呼之即醒,醒后复眠,病程2月。头昏胀痛,神倦嗜睡,双上眼睑下垂,目光呆滞,两胁胀痛,纳差。舌质紫暗,脉细涩。中医诊断为多寐,证型为气滞血瘀。病因病机为情志内郁日久,气滞血瘀,阳气闭阻。
气滞血瘀纳差多寐神倦嗜睡
查看详情 →
患者58岁,女性。主诉失眠10余年,加重8天。烦躁易怒,头目不清,大便质干,头晕头痛,纳食减少,两胁不适。中医诊断不寐,证属肝郁气滞,肝火上炎,血行不畅。舌澹,脉沉。面色晦暗,舌质淡,脉沉。烦躁易怒,头目不清,两胁不适,大便质干,头晕头痛,纳食减少。脉沉。
脾虚湿困纳差气滞血瘀失眠
查看详情 →
患者65岁,男性。主诉胃脘部疼痛6年,伴口干口苦、纳差1个月。舌质红,苔薄黄,脉缓。中医诊断胃脘痛,证型为肝胃不和、脾虚气滞血瘀证。病程长,症状包括胃脘隐隐作痛、口干口苦、上腹部饱胀、食纳差、口中无味。病因病机涉及肝郁、脾虚、胃气不降。
脾虚气滞血瘀纳差慢性萎缩性胃炎肝胃不和
查看详情 →
72岁女性患者,主诉面色萎黄、乏力10年,加重伴胁肋胀痛、黑便7个月。刻下症见面色萎黄、乏力、晨起口苦、活动后心悸、气短、胁肋胀痛、易惊、自汗、盗汗、手足心热、纳差、夜寐不佳、小便黄、黑色软便。舌质澹,苔白,脉弦细数。中医诊断为虚劳,辨证为肝郁乘脾,气不摄血。病史有胃十二指肠溃疡、缺铁性贫血、原发性高血压、冠心病及冠状动脉支架术后。
脾虚纳差缺铁性贫血胃溃疡
查看详情 →
患者年龄60岁,男性。主诉肝硬化、肝脾肿大、脾功能亢进,脾切除术后50日。病史中有腹胀、乏力、纳差。症状包括少气乏力,腹大胀满,纳呆,口苦而干,面色萎黄。舌质红,苔黄厚腻而糙。脉弦。中医诊断为鼓胀,证型为气滞血瘀、湿热内蕴。病机为肝脾不和,气滞作胀,血行不畅,术后气血郁滞,水停湿阻,脾虚湿胜,精微无以生化。
气滞血瘀纳差肝硬化脾切除术后
查看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