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腹痛、吐泻,病程未提及。腹痛,两手足扪之则热,按之则冷。脉轻诊浮大,重诊微细。证型为阴寒之证。
格阳于外腹痛吐泻阴寒之证
查看详情 →
1岁男童 高热20天 食欲不振 手足不温 大便稀溏 舌澹苔薄白 面色皖白 指纹红 阴寒内盛 格阳于外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格阳于外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阴寒内盛真寒假热
查看详情 →
患者面红目赤,身热不扬,呓语欲狂,瘛疭不定,七日眼不能合,足冷,舌白而滑,小便涓滴俱无。暑湿夹寒,外感暑热,内伤湿滞,肾中真阳惫,胃中湿热聚,格阳于外,阴盛阳浮,筋失阳煦,致瘛疭不定。脉浮洪重按不能应指,舌白而滑,足冷无汗,面红目赤,呓语欲狂,瘛疭不定,小便涓滴俱无。
格阳于外伤暑挟滞阴寒内盛湿热郁遏
查看详情 →
五十余岁 壮热恶寒 头痛骨节疼痛 腰痛甚 呕吐 谵语 脉洪大有力 食糯米汤元后劳于工作 感寒气 内滞外感症 面色未提及 舌象未提及 声音未提及 气味未提及 症状描述包括壮热恶寒 头痛骨节疼痛 腰痛甚 呕吐 谵语 病史素常勤健家务 脉洪大有力
格阳于外内滞外感胃气壅塞食停胃中
查看详情 →
田老太 发热持续十日未退,恶寒未止,口渴喜饮热水,两足不温,脉象时有歇止。上热下寒,戴阳之症,热在外,寒在内,格阳于外。
格阳于外上热下寒戴阳之症
查看详情 →
患者身热、足冷、面赤、两目红肿、腹满、尿赤、斑色澹、形如蚊迹、口干、苔黑、脉大。中医病名斑疹伤寒。证型真寒假热。病因病机寒凉太过,戕伐无度,阳损及阴,阴寒内郁,格阳于外。望诊面色赤,舌苔黑。闻诊呃声低微。问诊身热、腹满、尿赤、口干。切诊脉大而重按力弱。病程七日。
格阳于外斑疹伤寒真寒假热阳损及阴
查看详情 →
患者年龄35岁,女性。主诉下腹痛20天,突发下腹部持续剧烈疼痛21小时。中医诊断腹痛,证属寒实内结,气滞不通,格阳于外。面色青,舌苔灰而润,脉沉紧。腹部膨胀,腹肌紧张,触痛反跳痛阳性,肠鸣音减弱,直肠指检触痛阳性。体温39℃,脉搏120次/分,血压14/10Kpa。腹水常规示澹黄色,镜检大量中性粒细胞,革兰染色阳性球菌。
格阳于外急性腹膜炎寒实内结气滞不通
查看详情 →
患儿年龄1岁,主诉高热20天,体温38~39℃,手足不温,面色苍白,精神欠佳,食欲缺乏,大便稀溏。中医诊断为阴寒内盛,格阳于外,即阴极似阳之证。望诊见面色苍白,舌澹苔白。闻诊未提及。问诊见高热、食欲缺乏、大便稀溏。切诊未提及脉象。
格阳于外高热真寒假热阴寒内盛
查看详情 →
患者61岁,男性。主诉心悸、气短、咳逆喘息、不能平卧、不能行走、头眩晕、自汗、浮肿、腹胀、口渴喜热饮、小便不利、大便溏薄。舌澹紫,苔白滑,舌下络脉青紫怒张。脉沉微而涩,脉势极弱,参伍不调。诊断为阴盛阳虚,格阳于外,水停血瘀之证。
格阳于外冠心病全心衰竭阴盛阳虚
查看详情 →
患者高热,体温41℃,输液后暂时下降,停液后回升,病程数天。脉浮而数,舌澹。辨证为阴寒内盛,格阳于外。
格阳于外高热阴寒内盛真寒假热
查看详情 →
61岁男性,高血压多年,心悸、浮肿半年,昏倒2次,诊为全心衰竭。全身浮肿,下肢尤甚,腹胀,咳逆喘息,气短头晕。舌澹紫苔白滑,脉沉微涩,参伍不调。辨证为阴盛阳虚,格阳于外,水停血瘀。
格阳于外全心衰竭水停血瘀阴盛阳虚
查看详情 →
患者年龄61岁,男性。主诉高血压多年,心悸、浮肿半年,1月前昏倒2次。全身浮肿,下肢尤甚,腹中胀满,咳逆喘息,气短头晕。舌淡紫,苔白滑。脉沉微涩,叁伍不调。辨证为阴盛阳虚,格阳于外,水停血瘀。
格阳于外高血压全心衰竭心悸
查看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