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虚血少

患者年龄35岁,女性。主诉阴道不规则流血3个月。病史素体虚弱,月经紊乱8年,伴神疲乏力、头晕头痛、失眠多梦。中医诊断崩漏,证属冲任虚寒,瘀血阻滞。面色无华,舌澹,脉细。畏寒肢冷,小腹隐痛,经血色澹红夹血块。气血虚弱,血不养心,神失所养,导致失眠多梦。阴血亏虚,血不上荣,致头晕头痛。气随血失,阳气不振,出现神疲乏力。血瘀胞宫,形成血块。
气虚血少崩漏冲任虚寒瘀血阻滞
查看详情 →
患者年龄35岁,女性。主诉产后两月乳汁极少,两乳不充,伴纳食少、神疲、体瘦。中医诊断为气虚血少。病因病机为气血不足、乳汁化源匮乏。舌澹,脉细。
气虚血少产后缺乳乳汁不足肝气郁结
查看详情 →
34岁女性,指尖瘀点,牙龈渗血,月经量多色淡,面色淡白,舌淡苔白,脉沉细。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气虚血少,摄血无力。面色淡白,舌淡苔白,脉沉细。
气虚血少摄血无力月经量多面色淡白
查看详情 →
患者38岁,女性。头晕痛数年,失眠,精神不振,心烦怕吵,血压190/120mmHg,伴恶心、汗出、月经量少。脉弦上溢鱼际,尺弱。中医诊断为肝阳上亢,气虚血少。舌象未提及,面色未提及,声音未提及,气味未提及,病史包括长期头晕痛及高血压。
气虚血少肝阳上亢失眠头晕
查看详情 →
张某,女,34岁。指尖、皮下瘀点,牙龈渗血,月经量多,色澹无块。面色白,腰酸乏力,纳食一般。舌澹苔白,脉沉细。中医病名属衄血、崩漏,证型为气虚血少,摄血无力。病因病机为气虚血少,血失统摄。望诊见面色白,舌澹苔白。闻诊未提及。问诊见月经量多,色澹无块,腰酸乏力。切诊见脉沉细。
气虚血少衄血崩漏血失统摄
查看详情 →
患者年龄49岁,男性。主诉心悸、气短半年余。病程半年,症状间断发作,持续时间逐渐延长。中医诊断为心悸,证属气虚血少,阴津不足。舌质红,苔薄少津,脉沉细。发作时心率180次/分,心脏彩超未见明显异常。病机为阴津不足,心神失养。
气虚血少心悸阴津不足心火亢盛
查看详情 →
女,28岁,先天性心脏病,主动脉瓣闭锁不全,头晕心悸,胸闷气急,劳累后加重,突然昏厥,心率100次/分,胸前区三级吹风样杂音,窦性心动过速,右心室扩大,室性早博,不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心肌损害,血压12/8KPA,HGB/Hb10g/L,脉细滑,时一止复来,面色苍白,精神萎靡,肢冷乏力,舌淡苔薄,气虚血少,心阳不振。
气虚血少先天性心脏病心阳不振
查看详情 →
患者心悸怔忡,病程较长。主诉为心悸、怔忡。辨证为外受暑湿,内动肝气,心营与肾水受损。脉象沉软乏力,苔前半薄净,后半薄腻。辨证属肝气郁结,心肾失调。四诊见舌苔薄腻,脉象沉软。
气虚血少心悸怔忡肝气郁结脾虚运化
查看详情 →
患者28岁,女性。面色黧黑斑剥,腹胀而膨,口干少液,食欲不振,腹水,脉体细而不伦,苔薄,右颈动脉跳剧。中医病名水肿,证型心阳虚弱,病因病机为心阳不足,水液不运。望诊面色黧黑,舌苔薄。闻诊未见明显异常。问诊有腹胀、腹水、口干、食欲不振。切诊脉细而不伦。
气虚血少心力衰竭心阳虚弱水湿内停
查看详情 →
女,48岁,失眠3年,加重1月,多梦易醒,醒后难以入睡,神疲乏力,头晕心慌,食欲不振,大便干湿不调,形体消瘦,面色无华,舌淡,脉弱。不寐,脾失健运,气虚血少,心神失养。面色无华,舌淡,脉弱。神疲乏力,头晕心慌,食欲不振,大便干湿不调。脉弱。
气虚血少失眠心神失养
查看详情 →
李某,男,53岁,反复头痛半年。舌暗澹,苔薄黄,脉沉细。诊断为气虚血少、瘀血阻络头痛,病机为气虚血少、瘀血阻络。舌暗红,苔薄黄,脉沉细。主诉为头痛反复发作,睡眠欠安。
气虚血少头痛瘀血阻络血瘀
查看详情 →
7岁男性,心慌气短三个月,先天性心脏病病史。身形健壮,发育正常,行动时心慌气短,面唇发绀,四肢厥冷,脉象沉细而微,舌苔薄白,虚里动则应衣。心气不足,血液循行不畅。
气虚血少先天性心脏病心气不足血不养心
查看详情 →
患者年龄11岁,男性。主诉颜面口唇暗紫、心慌气短、咳喘、咯血、下肢浮肿。中医病名属心系疾病,证型为气虚血少、气机不利。病因病机为心脉瘀阻、肺气失宣、气化失利、水饮内停。舌象舌红苔薄白,脉象脉沉细。
气虚血少风湿性心脏病心脉瘀阻肺气失宣
查看详情 →
女,48岁,头晕冒,乏力1年。舌红少苔,脉浮大无力。脾胃气虚、化源不足、气虚血少、忧思伤脾型脏躁。喜欠伸,精神不集中,不思饮食,悲伤欲哭,疑心家人朋友欲害之,手足心热,心中悸动,失眠多梦。
气虚血少脏躁脾胃气虚忧思伤脾
查看详情 →
患者年龄22岁,女性。主诉产后乳汁量少,点滴即止,伴有眩晕、倦怠、气短汗出。病程为产后4日。中医病名为产后缺乳,证型为气虚血少。病因病机为气虚血少,乳汁缺乏。望诊见肌肉消瘦,皮肤不润,面色萎黄。舌质澹润,脉虚缓。
气虚血少产后缺乳
查看详情 →
刘某,51岁,女性。头晕、四末欠温、自汗、面色白、失眠。舌质淡,脉缓无力。中医病名未明确提及,证型为气血两虚,病因病机为脾虚气衰血少,清阳不展,脑失所养,心失血养,阳气不固。面色白,舌质淡,脉缓无力。
气虚血少眩晕四末欠温自汗欲脱
查看详情 →
患者年龄42岁,女性。主诉为左侧肢体活动不利,手不能握,行走不便。病程2年。中医病名为中风后遗症,证型为气虚血少,不能荣筋。病因病机为气虚血少,不能荣筋。面色黄,舌苔白,脉沉细。
气虚血少中风后遗症荣筋不足左腿发凉
查看详情 →
患者年龄38岁,女性。主诉头痛颇甚,目眩时作,视力减退,大便干燥,时有微热。病程中有崩漏及产后出血过多史。面色萎黄,神倦乏力。舌澹。脉虚。中医诊断为气虚血少,肝肾不足,脏腑虚燥。
气虚血少血虚头痛肝肾不足脏腑虚燥
查看详情 →
女,24岁,头昏乏力,眼花,纳差,易感冒,病程2个月。白细胞计数2x10^9/L,中性粒细胞0.35,淋巴细胞0.6,酸性粒细胞0.05。舌淡,苔薄白,脉细弱。证属气虚血少。
气虚血少头昏乏力眼花纳差
查看详情 →
患者脘痛,苔白,二便不调,食后胀饱,色萎神衰,寐不安,脉息虚迟。水饮病名,证属气虚血少,饮邪中聚,阳失潜藏。望诊见色萎,舌苔白。闻诊未提及。问诊见脘痛、食后胀饱、二便不调、寐不安。切诊脉虚迟。二诊见腹满,脉虚缓。三诊见胃纳略醒,腹满差,二便调,苔化,脉虚细而缓。四诊见纳醒,食后胀饱,二便调,脉虚缓。五诊见纳谷渐增,腹满较差,睡眠不熟,脉虚缓。六诊见腹满已瘥,纳增,睡眠较安,脉虚缓。病理见心脾之阳稍复,气血仍衰,脾运不良,气血两虚。
气虚血少水饮脾阳不足心神不宁
查看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