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30岁,女性。主诉月经错后、痛经,结婚3年不孕,平素口不干。中医病名不孕症,证型气血虚寒。病因病机为气血虚寒。望诊未提及,闻诊未提及,问诊见月经错后、痛经、不孕、口不干,切诊未提及。
气血虚寒不孕症体虚宫寒
查看详情 →
27岁女性,月经延期45~50天,经前乳房胀痛、胸闷,畏寒下腹胀痛,睡眠差,食欲不振,精神疲倦,经量少色暗红,病程3年,婚后未孕。面色萎黄,舌质淡,苔白薄,脉沉细。中医辨证为气血虚寒,血寒有余。
气血虚寒月经延期血寒有余肝气郁结
查看详情 →
患者素体虚寒,主诉感冒发热、头痛、舌干、烦躁,时索水饮而不纳。脉象浮大无力,神昏不语,额手俱冷。诊断为经迟血滞,脾胃中虚,内阴寒而外假热,证型非伤寒热病。舌象未明,面色未提,声音气味未述,病程未详。
气血虚寒感冒发热头痛舌干
查看详情 →
患者女性,34岁。主诉反复手脚趾麻木、冷痛、紫肿、苍白8年,加重2年,再发2周。病程8年,冬季遇寒加重,夏季劳累或情绪波动亦可诱发。体征见颜面发青,自汗,头晕,饮食差,表情澹漠。舌苔薄白,脉沉细。局部表现手脚紫肿冰冷,麻木疼痛,僵直不能曲。中医辨证为脾肾阳不足、气血虚寒凝经脉。
气血虚寒雷诺氏症脾肾阳虚寒凝经脉
查看详情 →
患者年龄37岁,男性。主诉腰痛年余,左下肢自臀沿大腿至小腿剧烈疼痛,站立行走受限。症状包括左下肢剧烈刺痛、肢冷麻木、站立及咳嗽时痛剧、坐卧屈膝时痛减。体征有神疲体倦、纳少、面色苍白。脉象弦缓乏力,舌象澹苔白。中医诊断为气血虚寒、经络闭阻。病程较长,属痛痹范畴。
气血虚寒痛痹经络闭阻
查看详情 →
产妇中风,不省人事,言语妄甚,恶风寒,喜热饮,形气倦怠。脉虚浮无力。辨证为气血虚寒。面色苍白,舌淡,脉虚浮无力。病程反复,初诊治疗无效,二诊加附子后症状减轻,三诊减附子后痊愈,四诊复发后再次加附子治愈。
气血虚寒产妇中风恶风寒嘉热饮
查看详情 →
28岁女性,紫癜3年不愈,形体虚浮,面色萎悴,午后两颧如朱,上下肢紫癜色青暗不活,心悸,眩晕,四肢酸痛,神疲气短。舌质暗澹不华,苔薄白,脉细涩略数。气血虚寒,病程长,经量多成块,产后大出血,血红蛋白低,血小板减少。出现形寒、足冷、纳减、便溏,脾肾虚寒证候。
气血虚寒紫癜脾肾虚寒
查看详情 →
患者产后腹痛,伴有纳少、形寒、胁腹吊痛、心悸失眠、头眩目花、耳鸣、泛恶、缺乳及带下。形寒怯冷,胁腹吊痛,心悸失眠,头昏目花,耳鸣,泛恶,缺乳,带下量多。舌苔薄,脉细弱。诊断为气血虚寒,八脉亏损。病因病机为气虚卫外之阳不足,血虚有寒,收引拘急,心血虚神不内守,精髓不足,任脉虚不能固摄。
气血虚寒产后腹痛八脉亏损心血虚
查看详情 →
患者病程三年许,主要症状为鼻衄。中医病名为鼻衄,证型为心虚,病因病机为心虚则不能司其血,血逆而妄行。望诊未提及,闻诊未提及,问诊提示鼻衄伴昏厥,切诊示六脉微弱,寸脉尤甚。
气血虚寒鼻衄心虚
查看详情 →
患者年龄18岁,女性。主诉月经错后,周期40余天一行,伴行经腹痛,病程2年。舌红苔薄白,脉沉细。辨证为气血虚寒,气滞血瘀,冲任失调。
气血虚寒月经错后气滞血瘀冲任失调
查看详情 →
张某 气血虚寒 冲任失调 心脾肾三阴俱衰 面色苍白 舌淡苔白 脉沉细 消化不良 经络不得温解 病程长短未提及
气血虚寒冲任失调三阴俱衰
查看详情 →
56岁女性,右下肢内踝上溃烂,反复发作2年,双下肢静脉曲张近20年,外伤后感染致溃疡。右下肢内踝上疮疡面积5cm×7cm,疮口凹陷,疮面污灰,脓水淋漓,边缘隆起,皮色暗红硬肿,患肢浮肿,四肢不温,面色淡白,神疲乏力,舌质淡苔白,脉沉细。诊断为臁疮,辨证为肝肾不足,气血虚寒,下肢脉络瘀滞血行不畅。
气血虚寒臁疮肝肾不足下肢瘀滞
查看详情 →
四十六岁,历节挛疼,痛不可忍,屈伸不留,发作不热,昼静夜剧。历节风。素因血气虚寒,风挟寒湿直中血络。舌苔白腻,左脉浮弦急,右脉沉蹈。
气血虚寒历节风风血相搏寒湿凝络
查看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