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57岁,主诉哮喘十余年,病程较长。主要症状为喘息阵发,坐不能卧,抬肩张口,气短汗出,肢冷,神识昏煳,呓语,胸背烦热,呼吸迫促,咳嗽痰多色白起泡,咳剧则呕逆,食思缺如,大便数日一次。舌质晦暗,苔白厚而腐,脉弦劲而数,太溪脉沉如无。中医诊断为肺虚喘证,病机属肺气大虚,真阴亏损,阳气浮越,痰饮中阻。二诊时舌质红润苔白滑,中后厚腻,脉弦数,右盛于左,间有结代。三诊时舌苔已退,脉弦转缓。
湿阻热郁肺虚喘证真阴亏损阳气浮越
查看详情 →
王某,女,62岁。主诉腹泻后转为便秘,纳呆,胸脘痞闷,夜晚加重。病程约2个月。中医诊断痞满。证型为胃虚气滞,湿阻热郁。舌质红,苔薄黄微腻,脉细弦。舌左边常痛,有火辣感。形瘦,体重下降。大便煳状,食欲下降。
湿阻热郁慢性胃炎胃虚气滞苔薄黄腻
查看详情 →
邢某,女,38岁。腰痛半年有余。湿邪阻滞,热郁于内。夜寐梦多,腰痛不能自支,一身疲乏,舌红苔白而润,脉濡滑且数。腰痛轻减,精神好转,气力有增,尿常规蛋白(+),白细胞1~2个/高倍视野,舌红苔白,脉濡滑。腰痛续减,精力日增,饮食增加。腰痛复作,夜寐不安,尿蛋白(++),颗粒管型0~2,舌红苔白根厚,脉滑数。腰痛渐减,夜寐得安,尿常规蛋白(+),颗粒管型消失。
湿阻热郁慢性肾小球肾炎
查看详情 →
患者53岁,女性。主要症状为腹痛、肠鸣、大便黏液。病程较长,经多方治疗未见明显改善。中医病名为痛泻。证型为脾虚胃弱,肝木乘侮,湿阻热郁,腑气不调。望诊见舌质暗红、苔薄黄腻。闻诊未提及。问诊见胃脘不舒、嘈杂、振水音、饮食不当时脘腹隐痛、脘闷、恶心、嗳气、大便黑煳状含不消化物或黏液、肛门下坠感、肢清怕冷。切诊见脉弦。
湿阻热郁痛泻脾虚胃弱肝木乘侮
查看详情 →
患者年龄38岁,女性。主诉睡眠不实月余,夜间2点左右醒来,白天乏力,神疲,心情不舒。中医诊断为失眠,证型为湿阻热郁,肝肺郁热。舌边尖红苔白小腻,脉弦细按之有力。
湿阻热郁失眠肝肺郁热舌边尖红
查看详情 →
患者男性,50岁。右侧季肋部隐隐胀痛1个月,善太息,遇劳加重,脘痞腹胀,腰膝酸软,大便不畅。舌红少苔,脉弦细。中医病名胁痛,证型肝肾阴虚,湿阻热郁气滞。
湿阻热郁胆囊结石肝肾阴虚气滞
查看详情 →
患者45岁,男性,主诉嗜睡,每日昏昏欲睡,时有低热,反应迟钝,面色暗浊,大便不畅。舌红苔白腻,脉濡数。证属湿阻热郁,气机不畅。
湿阻热郁嗜睡气机不畅舌红苔腻
查看详情 →
患者女性,38岁。腰痛半年有余。中医病名:腰痛。证型:湿邪阻滞,热郁于内。病因病机:湿郁热阻经络。望诊:舌红苔白而润,后转为舌红苔白。闻诊:未提及。问诊:尿蛋白阳性持续不降,一身疲乏,夜寐梦多,腰痛不能自支,饮食增加,需慎食。切诊:脉濡滑且数,后转为濡数、滑数、濡软。
湿阻热郁慢性肾小球肾炎舌红苔白脉数
查看详情 →
女,63岁,头晕目眩,血压在21kPa/14kPa左右,最高达26kPa/16kPa,病程高血压10余年,慢性泄泻近20年。面色萎黄,少气懒言,胸闷泛恶,脉细小弦,舌苔白腻带黄。证属脾胃虚亏,湿阻热郁,升降失衡。
湿阻热郁高血压脾胃虚亏升降失衡
查看详情 →
患者50岁,女性。主诉口腔溃疡反复发作3年,近2个月加重,进食饮水痛甚,消瘦15斤。伴随晨起口干、夜眠多梦、大便干、小便黄。舌淡嫩边尖红,苔薄白,脉弦细小滑。诊断为口腔溃疡,辨证为湿阻热郁,肝热津伤。
湿阻热郁口腔溃疡肝热津伤口干
查看详情 →
王某,女,62岁。纳呆,胸脘痞闷,夜重,大便煳状,形瘦,体重下降。舌质红,苔薄黄微腻,脉细弦。胃虚气滞,湿阻热郁。舌左边痛,有火辣感,舌面疼痛,苔黄质红偏暗。脉细弦。
湿阻热郁慢性胃炎胃虚气滞纳呆
查看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