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年龄24岁,女性。主诉经停3月余,伴胸闷倦怠、恶心呕吐。中医诊断妊娠呕吐,代谢性酸中毒。症状包括呕吐频繁、胆汁及粘涎、形体赢弱、精神疲惫、心烦气短、口渴喜冷饮、大便干燥、小便短少。舌光红少苔,脉细弦虚滑。辨证为气阴两亏,燥热内盛,肝横胃逆。四诊信息包括舌象光红少苔,脉细弦虚滑,症状包括呕吐、精神疲惫、口渴、便秘、尿少。
燥热内盛妊娠呕吐气阴两亏肝横胃逆
查看详情 →
患者年龄72岁,男性。主诉乏力多饮30余年,手颤10年。现症包括口干多饮、头晕耳鸣、乏力膝软、腰背疼痛、活动不利、手颤、上半身燥汗、足趾发凉、夜尿频数。舌暗红,苔白,脉细弦。辨证为肝肾不足,阴阳两虚,虚风内动。四诊信息包括舌暗红、苔白、脉细弦。
燥热内盛糖尿病肝肾不足阴阳两虚
查看详情 →
患者33岁女性,主诉多饮、多尿、多食、乏力6年,病程6年。主要症状包括“三多”症状明显、视物模糊、乏力腿软、大便干结、月经量少色黑。舌红,苔薄白,脉细弦。中医诊断为气阴两伤兼燥热内盛,瘀血阻络。病因病机为气阴两伤,燥热内盛,瘀血阻络。
燥热内盛糖尿病气阴两伤瘀血阻络
查看详情 →
患者76岁,女性,主诉四肢震颤,舌体不自主舞弄3年。病程3年。中医病名震掉、弄舌,证型肝肾阴虚,虚风内动,瘀阻脑络,虚火上炎。舌红暗,舌下络脉瘀胀,脉细弦。形体肥胖,汗出较多,口舌多处溃疡疼痛,四肢不自主震颤,动作迟缓,语言含混不清,纳呆,睡眠差,头晕乏力,口干思饮,腰酸,夜尿频,大便干燥。
燥热内盛帕金森病肝肾阴虚虚风内动
查看详情 →
王某,56岁,男性。主诉乏力、口渴多饮、多尿、消瘦半年。舌红少津,苔燥,脉沉细。辨证为气阴两虚,燥热内盛。病程半年。
燥热内盛糖尿病气阴两虚脾虚
查看详情 →
患者66岁,女性。主诉口干、目涩反复10余年。口干,进干性食物须水冲,牙齿小片块状脱落,双目干涩,视物模糊。齿暗干脆,目干无光泽,皮肤色暗,双下肢出血性紫癜。舌质干红,苔少而燥。寸口脉沉细无力,足背动脉搏动减弱,双足背皮温低。诊断为干燥综合征,辨证为内有燥热,阴津枯涸。病机属阴虚生燥,燥耗阴津。
燥热内盛干燥综合征阴津枯涸关节肿痛
查看详情 →
患者年龄30岁,男性。主诉胃脘灼热,口渴多饮,尿频量多,大便秘结。中医病名消渴,证型阳明火炽,热灼津涸。望诊舌红质燥苔黄。闻诊无特殊描述。问诊有胃脘热如火焚,咽干口苦,鼻燥唇裂,渴饮与日加重。切诊脉弦数有力。
燥热内盛消渴阳明火炽津液涸
查看详情 →
患者女性,56岁。主诉乏力伴多饮、多食、多尿1年余。主要症状包括双下肢无力、午前饥饿感、多饮多尿、体重减轻、全身乏力、腰膝酸软、燥热汗出、心烦易急、大便溏薄、下肢水肿。舌红乏津,脉弦滑。辨证为气阴两虚,脾肾不足,燥热内盛,兼挟瘀血。病程始于1992年初,属消渴病。
燥热内盛消渴气阴两虚脾肾不足
查看详情 →
女,24岁;乏力多饮,燥热汗出,下肢发凉,凹性水肿,视物不清,月经2个月未至;病程10年。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气阴两虚,瘀血内阻。舌边红,苔黄腻,脉弦滑。
燥热内盛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气阴两虚
查看详情 →
患者56岁,男性。主诉乏力、口渴多饮、多尿、消瘦半年。舌红少津,苔燥,脉沉细。辨证为气阴两虚,燥热内盛。复诊时舌质红,苔薄白,脉细。血糖10.5mmol/L,治疗后血糖下降至8.5mmol/L,再降至7.5mmol/L。
燥热内盛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气阴两虚脾虚
查看详情 →
患者十日不大便,恶气冲脑,阙上痛,脑气昏,夜中谵语,右髀牵掣,膝屈而不伸,右手拘挛,夜不安寐。阳明病。阳明燥气熏灼。面色红,舌红苔黄,脉沉实。恶热,小便赤。右手足不伸而痠痛。欲大便不得。战汗,寒战,壮热汗出。神昏,脉渐脱。正气虚,邪气实。正邪相搏。
燥热内盛阳明病便秘夜不安寐
查看详情 →
男,34岁,糖尿病病史2年,近1年空腹血糖持续在8.5mmol/L左右,素体肥胖,嗜食肥甘厚味,饮酒无度。背部痈肿,局部红肿焮痛,口干苦而黏,多饮不解,时而发热,小便黄赤,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数。中医病名痈肿,证型燥热内盛,病因病机为燥热内盛,蕴为热毒。望诊舌红苔黄,闻诊无特殊,问诊有口干苦、多饮、发热、小便黄赤、大便秘结,切诊脉数。
燥热内盛糖尿病痈肿热毒郁结
查看详情 →
患者男性,58岁。主诉糖尿病病史5年,右脚趾溃烂1年余,伴下肢疼痛、麻木、行走无力。全身症状包括面色萎黄、口渴多饮、视物不清、小便短黄。舌紫暗,苔黄腻。脉弦滑。中医病名消渴脱疽,证型气虚血瘀,湿热内蕴。
燥热内盛糖尿病坏疽气虚血瘀
查看详情 →
34岁男性,主诉糖尿病病史2年,空腹血糖持续在8.5 mmol/L,背部痈肿红肿焮痛,口干苦粘,多饮,发热,小便黄赤,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数。中医诊断痈疽、消渴病。证属燥热内盛,蕴为热毒。
燥热内盛糖尿病消渴病痈疽
查看详情 →
女,51岁,烦渴多饮多尿3年,伴疲乏、口干咽燥、多汗、心悸失眠、大便干燥。消渴病,舌红少苔,脉细数,过食肥甘,积热内蕴,化火生燥,耗灼阴津,病久伤肾,肾虚不摄,精微外泄。
燥热内盛消渴病肾阴虚阴虚火旺
查看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