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37岁。经行乳房胀痛4年。经行后期,35~40日一行,月经量少,经色澹红,白带量多质清稀,小腹绵绵作痛,经行乳胀且痛,触之有块,经净后渐缩而软,乳房胀痛消失,胸胁胀闷,纳食不馨,食后脘满。舌体胖大,质澹红,苔厚腻。脉弦滑。证属痰湿阻遏,气滞络瘀。
经行乳痛痰湿阻络气滞血瘀脾失运化
查看详情 →
19岁女性,主诉月经错后十余天,病程一年。经行后期而量少,小腹痛,得热则舒,畏寒肢冷。舌苔薄白,脉沉迟。中医诊断为寒邪在里,病因病机为行经受寒,寒邪客于胞宫,血为寒凝,经脉不畅。
经行后期血为寒凝胞宫受寒脉沉迟
查看详情 →
女,经行后期,四肢不能屈,血虚而风热所乘,疭症,面色苍白,舌淡,脉细弱,四肢不能屈,经行后期
经行后期血虚风热四肢拘急
查看详情 →
29岁女性,经量少,小腹疼痛,病程久,体倦懒言,腰部酸痛,面色萎黄,语声低细。舌淡苔白,脉细缓。诊系气血亏虚,胞脉失养。经行后期,量少色浅淡,小腹空痛,经后痛重,喜按喜暖。
经量少小腹痛气血亏虚胞脉失养
查看详情 →
32岁女性,经期后期,量少色暗红,有血块,小腹冷痛,喜热喜按,苔白,脉沉紧。寒入胞宫,血行不畅。面色苍白,舌苔白,脉沉紧。小腹冷痛,喜热喜按。经血暗红,有血块,月经后期,量少。寒邪未衰,寒邪衰退。
月经后期血行不畅寒入胞宫小腹冷痛
查看详情 →
31岁,痛经多年,经前三天胸胁作痛,小腹坠胀,嗳气太息,经期腹中拘挛疼痛,小腹较甚,恶心、冷汗,经血紫暗有血块,血流不畅,血块排后腹痛稍减,月经中期乳胀,烦躁易怒。中医病名:痛经。证型:肝郁气滞,气血瘀阻。病因病机:肝郁气滞,气血瘀阻。面色正常,舌象未提。声音正常,气味未提。症状描述包括痛经、胸胁作痛、小腹坠胀、嗳气太息、腹痛、恶心、冷汗、经血紫暗有血块、乳胀、烦躁易怒。脉象未提。
痛经肝郁气滞气血瘀阻子宫内膜异位症
查看详情 →
女性,37岁,经行乳房胀痛4年,经行后期,月经量少,经色淡红,白带量多质稀,小腹绵痛,经行乳胀有块,胸胁胀闷,纳食不馨,食后脘满。舌体胖大、质淡红、苔厚腻,脉弦滑。中医病名:乳癖,证型:痰湿阻遏,气滞络瘀。病因病机:痰湿体质,冲脉之气偏胜,夹痰上逆,壅阻乳络。
经行乳房胀痛痰湿阻遏气滞血瘀胸胁胀闷
查看详情 →
患者年龄31岁,女性。月经后期,每2个月行经一次或3月两潮,月经量少,色泽较澹,腹痛绵绵,喜温喜按,头晕耳鸣,心悸气短,四肢不温,腰膝酸软,面色苍白,小便清长,大便溏薄。舌苔薄白,舌质淡红,脉沉迟无力。中医病名月经后期,证型阳气不足,冲任虚寒。病因病机阳气不足,阴寒内盛,胞宫不得温煦。
月经后期阳气不足冲任虚寒月经量少
查看详情 →
患者27岁,女性。主诉腰痛,难以转侧,头昏,精神疲乏,纳谷呆顿,尿频,经行后期。病程较长,自1958年起反复腰痛,确诊为肾结核,行左肾摘除术,后右肾亦受累。面色萎黄,形体消瘦,舌淡苔白,脉细少力。中医诊断为虚劳,证属肾虚脾弱,病因病机为先天不足,后天失调,肾虚脾弱。
肾结核脾肾不足腰痛精神疲乏
查看详情 →
女,27岁,月经不调2年余,周期延期10天,经量中等,经色紫黑,夹血块,小腹胀痛,胸胁与乳房作胀。舌苔薄白,脉弦而涩。情志抑郁,闷闷不乐。证属肝郁气滞,气滞血瘀,冲任受阻。
肝郁气滞月经不调小腹胀痛胸胁胀痛
查看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