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某,男,39岁。脘腹痞胀鸣响间作12年。舌质微红,舌苔薄白。脉小弦而数。中医病名:慢性胃肠炎。证型:肝胃气滞。病因病机:情志不畅,肝气郁结,气机阻滞。望诊:舌质微红,舌苔薄白。闻诊:未提及。问诊:脘腹痞胀鸣响,无腹痛腹泻,无恶心呕吐。切诊:脉小弦而数。
胃气不和慢性胃肠炎肝胃气滞肝郁
查看详情 →
患者主诉胃脘痞胀,嗳气泛酸,时有头昏,大便2~5日一行。舌中间有紫斑、苔薄腻、黄白相兼。右关脉弦、左关脉细。辨证为胃气不和,血瘀内停。舌质紫暗,舌苔薄白、质微红。脉象弦滑小数、细弦、弦、细涩。中医病名为胃病,证型为胃气不和,血瘀内停。病因病机为气滞血瘀,脾胃功能失调。
胃气不和慢性胃炎胃腺癌血瘀内停
查看详情 →
患者52岁,男性,左上腹隐痛3年,伴心悸。舌红,苔薄白,根剥落,脉沉细时有歇止,面色晦滞,巩膜溷浊,左上腹轻压痛。心胃阴虚,胃失濡润,心失滋养。患者41岁,男性,胃脘疼痛间作10余年,心慌时作半年,形体消瘦,面色少华,舌淡苔薄白,脉细,中脘轻压痛。心胃气阴两虚,胃气不和,心脉失养。
胃气不和胃阴不足心气不足虚火上炎
查看详情 →
女,49岁,双手指关节梭形肿痛4年,晨僵1.5小时,口苦咽燥,舌正红苔薄黄腻,脉细弦,诊断为顽痹,病因病机属痰浊瘀阻,气血不畅,风寒湿邪侵袭,关节痹阻。
胃气不和类风湿性关节炎顽痹气血不足
查看详情 →
患者40岁,男性,主诉上腹心窝部痞胀半年。病程半年,诱因情志不舒。症状包括空腹与食后均胀,嗳气频作,恶心欲呕,大便不调。体征形体偏瘦,苔薄白腻,舌质澹红,脉细弦。诊断为胃痞,病机为胃中气滞,和降失司,病因情志不畅,肝气郁结,横逆犯胃,胃气不和。
胃气不和胃痞肝气郁结情志不畅
查看详情 →
患者40岁,男性,主诉上腹心窝部痞胀半年。病程半年,症状包括上腹痞胀、嗳气频作、恶心欲呕、大便不调。体征见苔薄白腻,舌质澹红,脉细弦。中医诊断胃痞,证型肝气郁结,病机为情志不畅致肝气郁结,横逆犯胃,胃气不和。望诊见舌质澹红,苔薄白腻;闻诊未提及;问诊见症状及病史;切诊见脉细弦。
胃气不和胃痞肝气郁结情志不畅
查看详情 →
患者主诉胃疾,食后胸间胀闷而痛,嘈杂嗳气,大便秘结,食欲不振,口内常酸。中医病名属胃炎,证型为肝胃不和,病因病机为气滞痰阻,脾胃虚弱。望诊未提及,闻诊未提及,问诊包括胸间胀闷、嗳气、便秘、食欲不振、口酸等,切诊未提及。
慢性胃炎胃气不和食积停滞胃阴不足
查看详情 →
患者48岁,男性。主诉脘冷痞胀,背嵴冷痛3年,加重2月。舌质偏澹,舌苔薄白,脉细中带弦。诊断为萎缩性胃炎,病属痰饮病,病因病机为饮停胃中,阳气不振,胃气不和,上逆而为吐涎反酸。症状包括胃脘冷、痞胀、泛吐酸水、脘腹辘辘有声、背嵴冷痛、头昏乏力、大便干。病程3年,逐渐加重,近2月发作尤着。
胃气不和萎缩性胃炎痰饮病中阳不足
查看详情 →
患者男性,31岁。主诉胃脘疼痛、胀满2月余。病程2月。中医病名:胃痛。证型:肝胃不和,湿热中阻。病因病机:湿热遏郁,肝郁气滞,胃气不和。望诊:面色红润,舌尖红,苔黄滑厚腻。闻诊:无特殊描述。问诊:胃脘胀满,食后更甚,嗳气反酸,胃脘烧灼样感觉,恶心欲呕,饥饿时胃痛甚,进食后胀满,口苦,心烦,渴不思饮。切诊:脉弦滑。
慢性胃炎胃气不和肝胃不和湿热中阻
查看详情 →
女,68岁,心慌、胸闷、气短伴胃灼热1年,加重2个月。心脾两虚,心神不安心悸。舌体澹红,舌苔薄白,脉弦。心肌缺血,慢性萎缩性胃炎。
慢性胃炎胃气不和冠心病心脾两虚
查看详情 →
70岁女性,主诉胃脘间疼,伴口干苦、少寐、神疲,舌淡红苔薄黄,脉弦缓。中医诊断胃痛,证型肝胃不和。舌象淡红,苔薄黄,脉弦缓。二诊舌澹黯红,脉弦细。病程未明确记载。
慢性胃炎胃气不和肝胃不和肝气郁结
查看详情 →
79岁男性,胃脘痞胀、嗳气反酸、头昏、便秘。胃腺癌,慢性浅表性胃炎伴活动,幽门螺杆菌感染。舌中间紫斑,苔薄腻黄白相兼,右关脉弦,左关脉细。胃气不和,血瘀内停。舌质紫暗,脉弦滑小数。舌质微红,苔薄白,脉细弦。舌质红润,苔薄白,脉细涩。脉弦。
慢性胃炎胃气不和胃腺癌血瘀内停
查看详情 →
患者男性,31岁。主要症状为胃脘部胀满、疼痛、嗳气、反酸、烧灼感、恶心、口苦、心烦。病程2个月,1周前复发。舌象舌尖红,苔黄滑厚腻。脉弦滑。中医诊断为肝胃不和,湿热中阻。病因病机为湿热郁遏,肝郁气滞,胃气不和。
慢性胃炎胃气不和肝胃不和湿热中阻
查看详情 →
患者年龄31岁,男性。主诉胃脘部胀满、嗳气泛酸、胃痛、恶心欲吐、口苦心烦。病程两月,复发一周。中医病名慢性浅表性胃炎。证型肝胃不和,湿热中阻。病因病机肝郁气滞,湿热遏郁,气机不畅。望诊面色红润,舌尖红,苔黄滑厚腻。闻诊无特殊。问诊有胃胀、胃痛、嗳气、泛酸、恶心、口苦、心烦。切诊脉弦滑。
胃气不和慢性浅表性胃炎肝胃不和湿热中阻
查看详情 →
患者55岁,男性,胃脘痞胀1年余,大便易溏,不嗜酒。舌尖微红,苔薄白,脉细弦。诊断为胃脘痞胀,属脾虚湿热、中虚气滞证。病程中伴慢性浅表性胃炎、十二指肠球炎及胆囊炎。舌红,苔薄腻,脉关脉小弦,寸尺较弱。病因病机为脾虚湿热,气机不畅。
胃气不和慢性浅表性胃炎十二指肠炎胆囊炎
查看详情 →
女,79岁,胸闷、心悸再发,受凉后头昏明显,忽冷忽热,热则出汗,汗后背心冷,腹胀、胃脘嘈杂,口干苦,口渴喜饮,活动后心悸、胸闷。舌体胖大质黯红,苔薄白,脉细弦。中医诊断眩晕病,少阳证。病因病机为年老正气不足,邪犯少阳,枢机不利,开阖失施,胆火上炎。
胃气不和眩晕病少阳证气血不足
查看详情 →
患者40岁,男性。胃痛2年,加重1周。胃痛、胃胀、呃逆。舌质暗红,苔黄,根部稍腻,脉弦滑。既往胆囊炎病史5年。中医诊断胃脘痛,证型为湿邪蕴结、气滞血瘀。病因病机为嗜酒过食肥甘厚味,伤及脾胃,湿邪阻滞气机,与寒搏结于中,胃络瘀滞,脾胃升降失常,胃气不降反上逆。
慢性胃炎胃气不和湿邪蕴结气滞血瘀
查看详情 →
女,42岁。上腹部疼痛半年余,右胁不适,恶心呕吐,纳食不振,嗳气倒饱,肠鸣气滞,性情急躁。慢性胃炎、胆囊炎病史。苔象淡黄微腻,脉象细滑。辨证属湿热内蕴,胃气不和,发为心下痞证。
胃气不和心下痞证湿热内蕴纳呆
查看详情 →
患者女性,42岁。主诉胃脘部隐痛间发5月。病史有胃脘部隐隐空痛,反酸,饮水及汤类食物时易上逆,纳呆,大便溏每日一次。舌红苔薄黄腻,脉细弦。中医证属胃气不和,内有痰浊。电子胃镜提示慢性浅表性糜烂性胃炎。
慢性胃炎胃气不和内有痰浊脾虚
查看详情 →
患者年龄未提及,性别未提及。主诉包括面色萎黄不泽、少气乏力、胃脘时胀时痛、喜温恶寒、纳食少味、大便溏薄。病程4年。中医病名慢性胃炎,证型虚寒。病因病机为脾虚寒盛。望诊面色萎黄不泽,舌苔白腻。闻诊未提及。问诊包括胃脘胀痛、喜温恶寒、纳食少味、大便溏薄。切诊脉弱。
慢性胃炎胃气不和脾虚寒湿舌苔白腻
查看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