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气虚生寒、血虚发热,发热自汗日久,腹中疠痛,脉象未见躁扰,阳气有外越趋势。面色苍白,舌淡,脉虚。中医病名为蓐劳,证型属气血两虚,病因病机为产后气血耗伤,营卫不固。望诊见面色苍白,舌淡。闻诊无特殊。问诊见发热、自汗、腹痛。切诊见脉虚。
产后气血两虚自汗不止血虚发热
查看详情 →
患者语声低陷,神采外扬,阳虚阴盛。腹痛自半夜,呕吐虫出,泄泻血出,四肢厥逆,躁扰频笑频哭。临终索饭,属除中不治之证。心肝脾三脏俱绝,虚阳外绝,中气内断。病属内伤,非外感实火。中气大困,脾胃损伤,气血失统。脉象未提,舌象未提,面色未提。病名未明,证型属阳虚阴盛,病因病机为脾胃损伤,气血失统,阴阳离决。
腹痛呕吐泄泻便血
查看详情 →
患者年龄未提及,性别未提及。发热,汗流如洗,手足冰冷,目眩神疲,不能言语。六脉虚极无伦。中医病名未明确,证型为阳脱,病因病机为元气损伤,阳气暴脱。望诊未提及,闻诊未提及,问诊见发热、汗出、神疲,切诊见六脉虚极无伦。
阳脱自汗真元损伤胃气虚
查看详情 →
男,38岁,右腿内侧肿胀4天,阴囊肿胀1天,伴心慌气短、乏力、口渴、不欲食。病史中有血友病史,皮肤出血史。全身汗出如油,肢体不温,懒言少动,音低声怯,动则气短汗出加重,心慌,面色萎黄,舌淡暗、苔白,脉细弱。证属失血失气,津泄阳亡之脱汗重症。
脱汗重症气随血泄津血不充阳微欲亡
查看详情 →
女,28岁,恶寒发热,头痛项强,一身疼痛,病程未明确。头痛,太阳病,心阴不足,汗出表虚,亡阳,阴虚脱汗,心阳孤危。面色未提,舌澹苔白,脉濡缓。问诊见恶风,手足麻木拘急,心痛彻背,不能左侧而卧,痛甚则昏瞀不语。切诊脉濡缓。复诊见昏眩,腰冷肢麻。
心阴不足亡阳心阳孤危四肢拘急
查看详情 →
患者素有房劳内伤,偶因小感,发热三日成疟疾。脉豁大空虚,辨证为元阳衰脱。疟疾发作时精神恍惚,大汗不止,昏不知人,口流白沫,气虚不能摄津。卫气馁怯,腠理失于外护,邪正相拒往复,寒热交作,终致虚脱。
疟疾元阳衰脱气虚
查看详情 →
患者40岁,女性。战汗后脉静身凉,状如尸厥,余热续出。中医病名未明确提及,证型未明确提及,病因病机为温热病后战汗。望诊未提及,闻诊未提及,问诊见脉静身凉、粘汗不息、高热气促、口渴无汗、烦躁不安,切诊见脉洪数。
温病战汗脱阳证高热
查看详情 →
患者男性,病程逾三月。主诉寒热时作,屡汗泄,白痦旋出旋隐,六度复发。症状包括大下黑物,大汗淋漓,体温下降,肢端清冷,神识恍惚。舌质焦紫,苔垢不净。脉象两脉反关,三部细弦软涩,绝少神韵。中医诊断为伏暑坏证,证属阴从下脱,阳从上脱。病因为伏暑邪气内伏,津气不支,伏邪难透。望诊见舌质焦紫,苔垢不净。闻诊未提及。问诊见白痦隐现,汗出、体温异常。切诊见脉象细弦软涩。
伏暑坏证津气不支阴阳脱辐肝肾亏虛
查看详情 →
十五岁男童,赤痢十一日至十二日,身热转炽,下痢支急后重,泻血,脐腹按痛,夜晚神煳昏愦。舌前红绛,后根黄垢浊腻,脉弦郁而数。诊断为阳明暑邪成少阴坏证,内陷厥阴,化风痉厥。邪热内传少阴,心神气血垂脱。舌音涩强,左脉弦涩,右脉弦数。面色晦暗油垢,脉弦数,舌苔绛嫩,后根黄浊。神识渐振,冷汗大稀,寐中露睛,脉弦虚数,舌质嫩红。腹部时作痛,按之痛者为实,不痛者为虚。右脉关部弦数,肝脾未得柔顺。脉弦数,舌根澹黄苔。
赤痢暑温神昏血脱
查看详情 →
刘姓妇,孟夏患温热,战汗解后身凉脉静,状如尸厥。高热气促,烦躁不安,口渴无汗,舌赤无津,咽间痰阻,脉洪数。非脱阳,误诊为阳脱,投附子致变症。后以竹叶石膏汤重用西洋参,佐苇根、元参,汗再出热解,脉静气平。病程未明,病因病机为温热邪气内扰,伤津耗气,致阴虚内热。
温热战汗阴虚气促
查看详情 →
二十六岁,冬温战汗,两候身热不解,头眩夜烦,便实溺黄,咳嗽少痰,大汗淋漓,形色若有脱象。苔黄中绛,脉滑数。冬温自口鼻入肺,不得外解,里急顺传于胃。肺为娇脏,胃为阳土,宜清宜降。
冬温战汗肺热胃热气分热
查看详情 →
68岁男性,头颈多汗半年,动辄汗出,汗出淋漓,汗后恶风,下半身无汗发凉。舌淡白苔薄白,舌体胖大有齿痕,脉濡细。中医诊断多汗症,辨证营卫不和,气阴两虚。糖尿病病史10余年,冠心病病史5年。
多汗症营卫不和气阴两虚糖尿病
查看详情 →
25岁女性,主诉发热恶寒、头痛体疼、腰膝关节酸楚、呕逆无汗。体温37.5°C,头痛呕吐痰沫,口渴喜热饮,精神萎靡,体肢无力。脉沉细而微,舌淡苔白而润。辨证为太阳病而见少阴之脉,属阳虚感邪,内真寒外假热。
发热恶寒头痛体痛腰膝酸楚呕逆无汗
查看详情 →
35岁,失血后咳嗽痰黏,夜间加重,脉细,舌白无苔,阴血亏虚,肾不纳气,阴血亏虚伤及根本,肾不纳气,虚阳上冲而咳,脉细,舌白无苔,舌象白无苔,脉象细,神情大振,舌苔渐生,光白尚多,脉象稍有起色,仍感凛寒潮热,咳嗽未减
失血后咳嗽阴血亏虚肾不纳气虚阳上冲
查看详情 →
患者大热退后脉静身凉,状如尸厥。战汗后余热续出,粘汗不息。傍晚高热气促,烦躁不安,口渴无汗,舌赤无津,咽间痰阻,脉洪数。脉息平静,颇能安睡,粘汗不息,余热续出之象。脉微欲绝,汗出身冷。舌赤无津,脉洪数。
温热战汗阴虚气促
查看详情 →
患者年龄未提及,性别未提及。主诉为寒热痰喘、大汗不止。病程未明确。中医病名未明确,证型为亡阴。病因病机为阴液耗竭,阳气外脱。望诊未提及,闻诊未提及,问诊提及寒热痰喘、大汗不止,病史未明确。切诊提及脉洪大,手足不冷。
寒热痰喘亡阴脉洪大喘汗淋漓
查看详情 →
男性,32岁。胸闷、心悸反复发作10年,近因受寒出现头痛、咽痛、鼻塞、咳嗽。病程较长。胸闷心悸加剧,气急汗出,头晕,呕吐3次。面色苍白,精神萎靡,形体消瘦,咽部红充血,心率快,血压高,奔马律。心电图示窦速、左心室肥大。舌红,苔薄,脉细数。大汗淋漓,面红目赤,手足厥冷,恶心欲呕,精神疲惫,声短息微。急病耗伤正气,阳不敛阴,气随汗脱。气阴两虚,阴虚内热,灼伤肺络。
脱汗胸闷心悸气阴两虚阴阳俱亡
查看详情 →
产后汗出量多,大汗淋漓,精神恍惚,神志模糊。产后虚汗,阳虚不敛。亡阳证。周身大汗,阳气亡失欲脱。面色苍白,舌淡,脉微细。
产后虚汗阳气亡失
查看详情 →
患者20岁,男性。主诉夜间汗出淋漓,汗出色黄染衣,醒后汗止。舌红苔黄腻,脉弦滑。中医诊断为肝胆湿热内蕴,逼津外泄。病因病机为阴阳失调,营卫失和,腠理开阖不利。
肝胆湿热黄汗口苦口干尿赤便干
查看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