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60岁,男性,主诉心慌、胸闷气短,动则尤甚,畏寒怕冷,多梦易醒,食少纳呆。中医诊断心悸,证型心阳不振,心神失养。望诊未提及,闻诊未提及,问诊见症状及病史,舌苔薄白,脉沉细。
心悸气虚心阳不振心神失养
查看详情 →
患者48岁,男性,周期性高热,每次持续3~6日,体温39℃以上,周身肌肉关节酸痛,心烦心悸,纳少欲呕,肝脾肿大,淋巴结肿大,热退后肝脾可回缩。主诉每月高热1次,持续14年,发热时口苦、咽干、周身痛楚、纳少、时欲呕,热退时汗出、脱肛。舌苔黄腻、舌质澹,脉弦细。症状包括发热恶风寒、周身酸痛、自汗、口苦咽干、纳少不馨、时欲呕、胸胁胀满而痛。
气虚周期高热脾虚湿热少阳证
查看详情 →
患者57岁,男性,主诉胸闷、吞咽困难1个月。现病史示心悸、胃脘胀痛、纳呆、大便不爽、夜寐不安。舌质红,苔黄厚腻,脉沉迟而弦。体征见右上腹包块,压痛,活动度差。血压150/110mmHg。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缓及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胃肠钡餐示胃窦炎并胃粘膜脱垂。中医诊断为胸痹、心悸、胃痛。辨证为腑气不通,浊气上逆。
心悸冠心病胃窦炎胸痹
查看详情 →
刘某,女,29岁。反复高热,全身关节、肌肉疼痛12年余,加重半个月。关节僵硬、松脱,指趾卷曲,肌肉萎缩,四肢无力,口干,心烦,嗜冷贪凉,关节痛,晨加重,受凉、遇冷亦加重,自汗,大便稀,每日4~6次,睡眠欠佳。右手背及肘部明显肿胀,局部有淤血。舌质稍红,可见裂缝,苔薄白黄。脉细弦滑。痹证,证属湿热痹阻,气血失调。舌质红,苔黄腻,脉细弦滑数。舌质稍红,苔薄白黄,脉细弦。舌质淡红,脉细弦滑。舌质稍红,脉细弦滑数。舌质淡红,脉细弦滑数。
痹证湿热痹阻气血失调胸阳痹阻
查看详情 →
患者年龄34岁,女性。主诉病毒性心肌炎,Ⅱ度房室传导阻滞。心悸、气短、自汗,活动时加重,四肢欠温。舌苔白,脉沉迟而弱。心电图示窦性心律,P波后有QRS波脱落,呈2:1传导,T波广泛低平倒置。
阳气虚弱心悸病毒性心肌炎心气不足
查看详情 →
患者年龄45岁,女性。主诉为恶寒发热、头晕头痛、恶心呕吐、肠鸣腹泻。病程半个月。中医病名为外感表证,证型为中虚里寒兼表邪未解,病因病机为外受寒邪,损伤中阳。望诊见面色苍白,舌淡苔薄白。闻诊未提及。问诊见恶寒发热、头晕头痛、身痛自汗、心悸气短、口淡不渴、小便短少。切诊见脉缓无力。
气虚急性胃肠炎中虚里寒表邪未解
查看详情 →
患者年龄28岁,女性。主诉阵发性心悸怔忡3年不愈。现症包括心悸发作频繁、多虑、遇事犹豫不决、胆怯、夜寐不谧、精神紧张、四肢发凉、手足心自汗。舌澹,苔薄白腻,脉细。辨证为心阳不足,肝胆气虚。
心悸怔忡肝胆气虚自汗心阳不足
查看详情 →
男,形体消瘦,睡眠较差,自汗盗汗,口干舌燥,大便干结,脉象虚数,近半年常独处一室,厌恶外界接触,寡言少语,阴血不足,阳气虚衰,长期阴血不足,心失所养,心阳虚弱,不能温养心脉,面色无华,舌红少津,脉虚数。
阳气虚衰自汗盗汗神志病阴血不足
查看详情 →
患者头痛发热、恶寒咳嗽、肢节疼痛,脉象沉紧。中医病名肺伤寒,证型肾气虚。望诊未提及,闻诊未提及,问诊包括头痛发热、恶寒咳嗽、肢节疼痛、昏睡、谵语、四肢微厥,切诊脉象沉紧。
肺伤寒肾气虚
查看详情 →
患者年三十余,形肥色黑,素畏热而好饮。自汗如雨,四肢俱痿,恶寒,小便短赤,大便溏结不调,饮食减退。痿证,病机为肺热阴伤,肾虚、阳明失职。望诊见形肥色黑,舌象未明。闻诊无特殊。问诊见自汗、四肢不举、小便短赤、大便溏结。切诊脉沉细而数,约七至。
胃气虚痿证肺热阴伤
查看详情 →
女,62岁,头晕1个月,头重,走路时欲仆,需扶物行走,平卧后减轻。眩晕,肝肾不足,气阴两虚,阴阳失调,痰热夹瘀内蕴。面色萎黄,舌质暗,苔薄黄腻。情绪急躁,活动后气短,自汗盗汗,倦怠乏力,心悸,面部升火,颈项板紧,口干口黏,咽中有痰,咯吐不畅,中脘胀闷,嗳气,手胀,膝软。脉数。
自汗盗汗眩晕肝肾不足气阴两虚
查看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