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年龄60岁,男性。主诉心悸气短,胸闷胸痛年余。中医诊断心阳虚损,心阴虚损,痰湿闭阻。证型表现为心烦,失眠,心惕惕然悸动,形体偏胖。舌红少津、边有齿印。脉虚弦结代。
冠心病心阳虚损心阴虚损痰湿闭阻
查看详情 →
55岁女性
绝经3年
抑郁寡欢
胸闷气促
心悸头晕
耳鸣多梦
手足麻木
腹胀不适
脉沉细右涩
舌暗红苔薄黄腻
绝经前后诸症
肝肾阴虚
气血失和
脏气俱虚
望诊舌暗红苔薄黄腻
闻诊未提及
问诊抑郁寡欢胸闷气促心悸头晕耳鸣多梦手足麻木腹胀不适
切诊脉沉细右涩
绝经前后诸症肝肾阴虚肝脾气滞气血失和
查看详情 →
闫某,女,28岁。痛经多年,结婚8年未孕。月经周期正常,经期小腹绵绵下坠作痛,月经量少,色暗红无血块。平素体质较弱,面色晦暗,腰膝酸软,头晕耳鸣。曾怀孕5次均胎停。舌淡红,苔薄,脉细弦。诊断为肝肾虚损型痛经。
痛经肝肾虚损不孕
查看详情 →
患者年龄65岁,男性。主诉双足跟痛3月余,右足跟疼痛较甚,行走、站立时疼痛加重。病史中有慢性肾炎。舌澹、苔薄白,脉沉细弱。中医诊断为双侧跟痛症(虚损型)。辨证为肝肾俱虚,筋骨失养。病因病机为年老体弱,肾阴耗伤,水不涵木,筋骨失养,足跟承重而致痛。
双侧跟痛症肝肾不足筋骨失养足跟按痛
查看详情 →
刘某,男,26岁,全身乏力,行走易跌倒,复视,朝轻暮重,咀嚼无力。痿证,脾胃虚损型。舌淡边有齿印、苔薄白,脉细弱。病程半年,感冒后发病,病情逐渐加重。
重症肌无力痿证脾胃虚损中气下陷
查看详情 →
女性,27岁。双手指关节肿胀,肢端紫绀,皮肤发硬,脸部皮肤发紧,浮肿,表情缺乏。病程自1958年起,持续多年。中医诊断为皮痹,证属风寒湿邪阻于经络,营卫失和,阳气虚不能达于四末。望诊见脸面皮肤紧张发硬,光泽无弹性,耳廓皮肤紧硬,双手背、前臂、上臂伸侧发硬。舌质澹,苔净。脉沉细。病因病机为风寒湿邪外侵,气血凝滞,痹阻不通。
皮痹气血凝滞肾阳不足风寒湿邪
查看详情 →
患者26岁,男性,主诉全身乏力,行走易跌倒,复视,朝轻暮重,咀嚼无力。病程半年。中医诊断痿证,证型脾胃虚损型。舌澹边有齿印,苔薄白,脉细弱。
痿证脾胃虚损全身乏力复视
查看详情 →
患者年龄53岁,男性。主诉胸闷、气促、上腹部不适。病程未明确。中医病名未明确提及。证型为湿热酿痰蒙闭心包。病因病机未明确描述。望诊见巩膜、皮肤、爪甲黄染,苔黄垢腻。闻诊未提及。问诊见身热不甚、咳嗽气喘、喉间痰声漉漉、神志昏迷、四肢浮肿微凉、小便色黄短少。切诊见脉滑数。
病毒性心肌炎湿热酿痰心包蒙闭痰热壅盛
查看详情 →
患者66岁,女性,主诉胸闷憋气、心悸、头晕、神疲乏力10个月,伴自汗、夜寐欠安,自测最慢心率37次/分,曾发生晕厥。中医辨证为心气不足,心阴虚损。舌淡,脉迟。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缓,伴ST—T改变。病机为心气不足,心阴虚损。
心悸心气不足心阴虚损
查看详情 →
患者62岁,女性。神疲乏力,面色苍白,胸闷,纳呆,欲呕,大便溏泻,腰膝酸软。舌质淡黯,苔白腻,脉滑。证属气血亏虚,脾虚痰湿,肝肾虚损。舌质淡黯,苔白腻,脉滑。舌质淡,苔白腻,脉滑。舌质淡,舌苔薄白,脉滑。
气血亏虚脾虚痰湿肝肾虚损
查看详情 →
患者年龄32岁,女性。主诉白带增多,呈水样。病程近月。中医病名:带下。证型:脾肾虚损。病因病机:脾肾虚损。望诊:面色澹白,唇色澹,舌澹白。闻诊:未提及。问诊:胃纳差,口澹明显,睡眠欠佳,尿量减少,大便2天1次,面部色素沉着明显。切诊:脉沉滑略弦。二诊舌澹红,苔薄微黄,脉细滑。
带下病脾肾虚损水样白带面色黑黯
查看详情 →
27岁女性,主诉双眼胀感、心悸失眠、脖子肿大,病程约2年。中医病名: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证型:心阴虚损型。舌象:苔淡稍黄、质红、舌尖红,脉象:弦稍数。症状:动则出汗、面色潮红、失眠多梦、手足心热。甲状腺听诊有杂音。
甲状腺功能亢进心阴虚损失眠多梦手足心热
查看详情 →
男,36岁。龟头痛半年,系带及冠状沟处触痛明显,不红不肿,内裤摩擦后加重。腰膝酸软,头昏神疲,尿道口白浊溢出,怕凉,性欲下降。前列腺稍硬,无明显结节,压痛(一),卵磷脂小体(+)。肾阳虚损。面色苍白,舌淡苔白,脉沉细。
龟头痛肾阳虚损腰膝酸软头昏神疲
查看详情 →
患者45岁男性,主诉腰脊僵硬1周余,休息平卧后可减轻,劳力活动后加重,伴怕冷,夜尿频多,1夜3~4次。舌暗苔白腻,脉沉细弱。中医诊断为腰痛·肾气虚损型。
腰痛肾气虚损
查看详情 →
患者年龄33岁,男性。主诉腹胀1年。病程9年。中医病名胃缓(胃下垂),证型中气不足,肾气虚损。病因病机为中气不足,肾气虚损。望诊面色黄,舌苔黄厚腻。闻诊未提及。问诊包括腹胀、饮食减少、食后饱满、嗳气、上腹部坠痛、大便时干时稀、疲乏无力、心慌。切诊脉迟无力,48/min,左不及右。
胃下垂中气不足肾气虚损腹胀
查看详情 →
刘老主张中西医结合,强调辨证与辨病统一,重视整体调治。辨证需结合现代医学诊断,如病毒性肝炎需辨湿热蕴结、肝郁脾虚、气滞血瘀或肝肾虚损等证型。注重辨证分型,如哮喘需区分过敏性与感染性,乙型肝炎需结合病与证进行治疗。强调有机结合,避免简单对应,重视病证结合在临床中的应用。
病毒性肝炎湿热蕴结肝郁脾虚气滞血瘀
查看详情 →
患者52岁,男性,主诉阳痿不举3年多。面色青白,肢体不温,腰背酸冷,阴囊冷湿,舌质澹白,苔白根厚腻,脉沉细。中医诊断肾阳虚损重症。病因病机属肾阳虚损,表现为阳气不足,温煦失职。
阳痿不举肾阳虚损
查看详情 →
患者年龄32岁,男性。主诉为反复遗精两年余,近因劳累加重。主要症状为睡后无梦遗精,每周3~4次,伴头昏乏力,腰酸膝软,形寒肢冷,腰及小腹、前阴不温,尿频尿清。舌质澹胖嫩,有齿痕,苔白滑。脉沉细弱,尺脉尤甚。中医诊断为肾阳虚损,精关不固。病因病机为肾阳虚衰,命门火微,精关不固。
遗精肾阳虚损精关不固
查看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