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年龄13岁,男性。主诉头痛2年余,每于寅时发病,痛如刀噼。刻诊见体重超标,神衰气短,困倦,无汗,不发热,口不渴。舌淡胖,齿痕深,脉沉紧。中医诊断为头痛,辨证为寒湿瘀阻,太阳少阴证。舌象示舌淡胖,齿痕深,脉象为脉沉紧。病机为寒邪循太阳经入里,阳气大伤,寒中少阴之经,寒凝瘀阻阳气至巅顶。
阳气受损顽固性头痛寒湿瘀阻太阳少阴证
查看详情 →
2岁男童,面色萎黄,精神怠倦,食欲不振,剑突下可触及质硬包块,右肋下可触及肝脏,脉沉弦,舌苔薄微黄。肝左叶占位性病变,甲胎蛋白阳性。证型为肝郁血滞,毒邪未清,阳气受损,毒热内蕴,气阴受损,正气已复,瘀邪已散。肝上界位于右锁骨中线第五肋间,脾可扪及边缘,轻度贫血征,B型超声提示肝左叶肿瘤。
阳气受损肝郁血滞毒邪未清毒热内蕴
查看详情 →
患者男性,61岁。主诉发作性上腹部疼痛十余年,加重6天。胃中绞痛,呕吐频频,二日未进食,面色苍白,四肢厥冷,畏寒喜暖,头晕心悸,唇甲色澹,舌苔薄白,脉弱无力。辨证为寒凝中焦,阳气受损,伤及胃络。望诊面色苍白,唇甲色澹,舌苔薄白。闻诊无特殊。问诊有胃中绞痛、呕吐、畏寒、头晕心悸。切诊脉弱无力。
阳气受损胃溃疡消化道出血寒凝中焦
查看详情 →
患者55岁,男性,主诉浮肿十五天,伴眼睑浮肿、尿少黄赤、眩晕、腰痛。面色萎黄,舌体胖,脉弦滑有力。腹水阳性,阴囊部肿大积水,双下肢按之凹陷。血压180/120mmHg,体温37.7°C。中医诊断水肿(风水泛滥),病因病机为外邪侵袭,肺卫失宣,邪气入里,中焦运化失司,下焦开阖不利。
阳气受损风水泛滥肺卫不固表里俱病
查看详情 →
74岁男性,发热恶寒,口渴,体温39.0℃。大汗出,热势轻,胸闷、心悸、气短,汗出不止,动则气欲断,精神萎靡。面色少华,舌澹,脉沉弱无力、有结代,心动过缓,40次/分,气短,喘促,心悸,精神不振,脉欲微。中医病名属伤寒,证型为阳气受损,病因病机为伤寒大汗伤阳。
阳气受损伤寒大汗心悸气短
查看详情 →
患者26岁,女性。产后失血、出汗过多3日后出现乳房胀痛、乳汁不畅。右侧乳房上方可扪及硬块如鸽卵大,局部发红拒按,久扪灼手。头昏、身痛、畏寒、食欲不振、神疲乏力、面色萎黄。舌澹苔白,脉沉弦。寒凝肝脉,气滞血瘀于乳。
阳气受损产后乳痈寒凝肝脉气滞血瘀
查看详情 →
患者35岁,女性。主诉形寒、咳嗽不止、神萎乏力、下肢发冷、纳食不馨、泛恶频频、大便完谷不化、月经逾期未至。证属外感失表,寒邪直入太阴,表邪未净,营卫不和。面色苍白,舌苔薄白,脉细缓。咳嗽、纳呆、便溏、月经不调、肢冷、神疲、纳差、泛恶、完谷不化。
阳气受损外感失表寒邪入太阴营卫不和
查看详情 →
患者女性,42岁。双眼视力下降伴眼胀,黑影飘动7个月。高度近视。舌红,苔薄白,脉缓。肝肾不足,阳气受损,经脉失养不能荣养目系。双眼玻璃体混浊,眼底退行性改变。
阳气受损高度近视肝肾不足玻璃体混浊
查看详情 →
高某,32岁,面色少华,神疲嗜卧,腰膝酸软,苔白质澹,脉细尺弱。中医病名未明确提及,证型属肾精亏虚,病因病机为核放射物质伤肾精。望诊见面色少华,舌苔白质澹。闻诊未提及。问诊见神疲嗜卧、腰膝酸软。切诊见脉细尺弱。
阳气受损肾精亏虚精子减少畸形精子
查看详情 →
男,49岁,右侧下肢疼痛难忍,病程一月,半年前因坐卧湿地致病,疼痛呈锥刺样,活动加重,日轻夜重,舌质红、苔黄厚,脉弦紧,诊断为痛痹症,病因寒湿,病机为血脉凝涩,阳气大伤。
阳气受损痛痹症寒湿侵袭血脉凝涩
查看详情 →
男,34岁。主诉下半身发凉,阴部凉冷如冰,寒食凉益甚,病发1年余,阴茎阴囊内缩,性欲澹漠,腰酸腿重,大便溏泻。舌澹红而暗,苔白腻。脉弦紧。证属寒湿凝滞肝肾经脉,阳气受损,宗筋失于温煦。
阳气受损寒湿凝滞肝肾经脉阴冷
查看详情 →
65岁男性 腰痛 日久 两臀股冷及脐腹 下坠感 二便尚常 肾着 寒湿阻滞经络 阳气受伤 面色苍白 舌苔薄 脉沉迟 腰部冷痛 身体重 腰中冷 小便自利 饮食如故
阳气受损腰痛肾着寒湿阻络
查看详情 →
男,69岁,便秘月余,大腹胀满,纳食呆滞,身体困重,苔白黄腻,脉弦滑。病属湿热蕴结,便秘不通。苔白黄腻,脉弦滑。
阳气受损湿热蕴结便秘不通气化不利
查看详情 →
患者23岁女性,全身黄疸。病程较长,经多次会诊诊断为“亚急性黄色肝萎缩”。全身黄色晦暗,倦怠嗜卧,少气懒言,四肢微厥,下肢轻度浮肿,闻食臭则呕吐,哕呃不止。舌苔薄白滑,质淡。脉沉微,重按难寻。中医诊断为脾阳不足,久服苦寒药物致阳气受损。
阳气受损黄疸脾阳不足
查看详情 →
患者女性,45岁。左下肢肿胀,凹陷性,股内侧压痛明显,体温38.5℃,白细胞升高。舌苔黄腻,脉滑数。诊断为湿热下注,脉络瘀阻。证见左下肢肿胀,皮色不变,股胫周径异常,足背及胫后动脉搏动正常,发热,白细胞升高,舌苔黄腻,脉滑数。二诊见热退,肿痛减轻,转为怕冷酸困,舌澹,苔白,脉缓。诊断为邪热清而水湿不化,阳气受损。
阳气受损血栓性深静脉炎湿热下注脉络瘀阻
查看详情 →
患者43岁,男性,主诉右足拇趾溃烂,剧痛三个月。右足跖足背肿胀,右拇趾湿性坏死,疮面3.5厘米×2.5厘米,外露肌腱,趾甲松动。面色萎黄,舌苔黑厚,舌质红,脉沉细,左足趺阳脉沉细,右足趺阳脉、太溪脉未扪及。屡受风寒,阳气受损,血涩气滞,郁久化热,耗灼阴津,致脱疽。双足发凉,趾甲肥厚不平,全足皮肤枯燥,毳毛消失。体形瘦长,营养欠佳。曾有外伤及冻伤史,吸烟史20余年。右上肺硬结期肺结核。
阳气受损脱疽血涩气滞阴津耗损
查看详情 →
患者28岁,男性。身热起伏,头身沉重乏力半月。身热起伏,头重如裹,身沉乏力如负重物,双腿酸困沉冷如着铅袋,面色皖白,纳呆不饥,腹痛绵绵,喜温喜按,小便清长,大便溏薄。舌暗苔白腻,脉濡缓。中医诊断湿温,证属湿遏卫气,脾阳不振,湿从寒化。
阳气受损湿温湿遏卫气脾阳不振
查看详情 →
患者年龄33岁,男性。主诉项强、头痛、高热、口渴、烦躁不安、时欲抽搐、小便不畅、少腹胀痛、纳差、乏力。面赤,苔白舌淡,脉微。中医病名为热病,证型为阳气受损、膀胱气化失司,病因病机为寒凉剂过度致阳气受损、水寒不化。
阳气受损脑膜炎后遗症水寒不化尿闭腹胀
查看详情 →
4岁男童,晚饭后出现腹痛、呕吐、腹泻,全身紫暗,啼哭。面色晦暗,全身发紫,唇甲尤甚,四肢厥冷,舌质紫暗,苔薄白,脉迟,指纹青紫。证属阴寒内盛,阳气受损,血脉瘀滞。病史有食渍菜史。
阳气受损肠源性紫绀阴寒内盛血脉瘀滞
查看详情 →
患者年龄成,性别女。主诉头痛、身痛、高烧寒战、呕吐。病程三天。中医病名未明确提及,证型未明确提及,病因病机包括外感束表、内有虚寒、兼有湿浊、误用紫雪丹损伤阳气、阴寒内盛。望诊面色灰白,舌苔灰白微腻。闻诊未提及。问诊未提及。切诊脉象沉无力,四肢厥冷。
阳气受损外感束表虚寒内盛湿浊困脾
查看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