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60岁,腰痛不能俯仰转侧,上午轻,下午重,入夜剧痛,口干不思饮水,胃嘈杂,脘胀,食后寒热交作,五心烦热,腰嵴痛甚,便燥,溲若浓茶。诊断骨瘤,辨证为肾亏于下,八脉失养,肝肾阴精匮乏,骨病,阳亦衰。面色黧黑,双颊艳若桃李,真阳外露,脉沉弦,80次/分。
骨瘤肾亏督脉失养阴虚
查看详情 →
患者股内侧骨瘤,溃破,腿肿胀甚,痛剧,不能行走。面色晦暗,舌质淡,苔白腻。脉沉细。中医病名为骨瘤,证型属正虚邪盛,病因病机为痰瘀互结、寒凝气滞。
骨瘤正虚邪盛肿胀疼痛
查看详情 →
62岁男性,左下颌骨疼痛,局部红肿发热,硬结两年,面颊红肿,张口不便。中医诊断骨瘤,病机为胃火炽盛,肾阴已虚,毒邪入骨,气血凝聚。面色晦暗,舌质转润,脉象见缓。
骨瘤胃火炽盛肾阴虚
查看详情 →
患者18岁,男性。左髋关节隐痛2年余,跌伤后疼痛加重,局部肿胀,左下肢功能受限。中医诊断为骨瘤。舌质红、苔黄厚腻,脉弦而数。体征示体温38.5℃,消瘦,痛苦病容,左股骨上端骨体膨胀,骨密度减低,有囊状透光区,呈肥皂泡沫样阴影,囊壁骨质变薄,股骨头旋转,大转子外侧见斜形骨折线。病因病机为肾气不足,骨络空虚,寒湿瘀血,痰毒凝结于骨。
骨瘤肾气不足寒湿瘀血痰毒凝结
查看详情 →
患者34岁,女性。主诉下腹耻骨部疼痛月余,逐渐加重。中医诊断骨瘤、骨疽、骨劳。病因为先天禀赋不足,肾虚精亏,外感邪毒,内伤劳倦。舌质红,苔薄白。脉细弱,后转为脉沉细。精神气色稍差,心慌心悸,失眠多梦,腰部及双下肢酸软无力。中医辨证血虚气阻,肾虚精亏,后转为脾肾双亏,肾阳亏虚。
骨瘤骨疽骨劳肾虚精亏
查看详情 →
患者36岁,女性。右肩部疼痛逐渐加重,遇寒痛甚,前臂及手指活动可诱发疼痛,右肩运动受限,提笔困难。中医诊断为骨瘤。舌质澹,苔白微腻,脉沉缓。证型为肾气虚损,寒凝血瘀。病程自1972年3月起,持续约8个月。
骨瘤肾气虚损寒凝血瘀肩部疼痛
查看详情 →
患者年龄24岁,男性。主诉胸前中庭部刺疼,发现硬核及肿瘤。病程2年余。中医病名骨瘤,证型恣欲伤肾,火郁遏,骨无所养。舌质澹灰、苔薄,脉浮弦。肿瘤位于中庭穴,质坚硬,推之不移,压之疼痛,表面光滑。
骨瘤肾精亏虚任脉失养火郁遏
查看详情 →
患者60岁,腰痛不能俯仰转侧,上午轻,下午重,入夜剧痛,口干不思饮水,胃嘈杂,脘胀,日仅进流质食物3两许,食后寒热交作,昏昏欲睡,五心烦热,腰嵴痛甚,卧床不起逾月,便燥,溲若浓茶。中医诊断骨瘤,证型肾亏于下,八脉失养。病机为肝肾阴精匮乏,不能灌注濡润,骨病,阳亦衰,食后寒热交作乃阴阳盛衰之变,肾衰则诸脏皆衰,火不生土,脾胃失运。面色黧黑,双颊艳若桃李,脉沉弦。
骨瘤肾亏于下八脉失养真阳外露
查看详情 →
患者右肩部疼痛半年,肩部运动受限。中医诊断骨疽、骨瘤。肾气亏虚,风寒客入,寒凝血瘀痰结。面色正常,舌象未提,声音正常,气味无特殊,问诊示右肩疼痛及活动受限,脉象未提。
骨瘤骨疽肾气虚风寒客入
查看详情 →
患者22岁,女性。右臂外作,上臂近颈部处肿块不消,病程2年。中医诊断为骨疽、骨瘤、股阻疽。证型为寒热交错,瘀滞毒结。面色苍白,舌、腮印(+),脉沉细而弦。右锁骨上肿块5.5cm×4cm,右上臂肿处周长达48.5cm,右锁骨上肿块皮色无改变,甲印为溶合中期,胃及脐左压痛(士)。
骨瘤右臂肿块右锁骨上肿块骨疽
查看详情 →
患者股内侧骨瘤,溃破,腿肿胀甚,痛剧,不能行走。面色苍白,舌淡苔白,脉沉细。中医病名为骨瘤,证型属阴寒凝滞,病因病机为阳气不足,寒凝痰瘀阻络。望诊见面色苍白,舌象淡白。闻诊未提及。问诊见肿胀、疼痛剧烈,病程未明确。切诊脉沉细。
骨瘤溃破肿胀剧痛
查看详情 →
患者女性,40岁。主诉持续性头痛,进行性加剧半年余,伴有头晕、记忆力减退。中医辨证为活血祛瘀,行气止痛。舌象淡红,脉弦涩。病程半年。
骨瘤头痛头晕记忆力减退
查看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