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某医案

基本信息

  • 患者:陈某,男,41岁
  • 初诊日期:2006年2月17日
  • 主诉:右胁疼痛、纳差、乏力间作1年余,加重5d

初诊情况

1. 主诉

患者自诉1年前开始出现右胁隐痛不适,伴纳差、乏力,曾在外院就诊,诊断为“小三阳”,给予对症治疗后缓解,但症状反复。5d前症状再发,伴恶心欲呕。

2. 体征

  • 右胁疼痛
  • 纳差、乏力
  • 恶心欲呕
  • 二便调

3. 舌象

  • 舌质淡红
  • 苔薄黄

4. 脉象

  • 脉弦

5. 实验室检查

  • 肝功能:AST:125U/L,ALT:97U/L

6. 诊断

  • 证属肝郁脾虚、湿热未清
  • 诊其为肝着(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

7. 治疗方案

  • 方选慢迁肝方加减
  • 具体药物如下:
    • 柴胡10g
    • 当归15g
    • 白芍15g
    • 丹参20g
    • 党参20g
    • 白术10g
    • 茯苓15g
    • 神曲20g
    • 甘草10g
    • 郁金10g
    • 板蓝根15g
    • 白花蛇舌草20g
    • 半枝莲10g
    • 麦芽20g
    • 鸡内金10g
    • 山楂12g
    • 虎杖12g

8. 处方

  • 共4剂,每日1剂,水煎服

二诊情况

1. 体征

  • 右胁疼痛稍缓解
  • 纳差、乏力、恶心欲呕稍缓解
  • 食后偶有腹胀
  • 二便调

2. 舌象

  • 舌质淡红
  • 苔薄黄

3. 脉象

  • 脉弦

4. 实验室检查

  • 肝功能:谷氨酰转移酶(GGT):82U/L,AST:60U/L,ALT:82U/L

5. 治疗方案

  • 去麦芽、鸡内金、山楂等健脾之品
  • 加入砂仁、槟榔以理气和胃消胀
  • 共7剂,每日1剂,水煎服

三诊情况

1. 体征

  • 右胁部疼痛明显缓解
  • 偶有纳差、乏力
  • 无恶心欲呕
  • 二便调

2. 舌象

  • 舌淡红
  • 苔薄黄

3. 脉象

  • 脉弦

4. 实验室检查

  • 肝功能:GGT为62U/L,ALT为41U/L

5. 治疗方案

  • 在二诊方基础上酌减清热利湿药(虎杖、板蓝根)以防苦寒伤阴
  • 共7剂,每日1剂,水煎服

四诊情况

1. 体征

  • 右胁偶有疼痛
  • 夜寐差
  • 少许乏力、口干
  • 无恶心欲呕
  • 二便调

2. 舌象

  • 舌淡红
  • 苔薄微黄

3. 脉象

  • 脉弦

4. 实验室检查

  • 肝功能:GGT为62U/L,ALT为41U/L

5. 治疗方案

  • 因出现失眠、口干等虚热内扰之象
  • 加入女贞子、旱莲草以滋阴
  • 夜交藤养心安神
  • 患者服用7剂后症状基本消失
  • 2006年3月24日复查肝功能基本恢复正常

按语

  • 患者经过多次治疗,症状逐渐缓解,肝功能恢复正常,治疗效果显著。

登录查看更多医案

更多的医案治疗思路、用药分析和预后评估
需要登录后才能查看

⚠️

重要提示

本医案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作为医疗诊断、治疗建议或医疗指导使用。 请务必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诊疗,切勿自行用药。如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就医。

✓ 公开医案,无需解锁
您可以查看医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