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某医案
基本信息
- 患者姓名:王某
- 性别:男
- 年龄:38岁
- 初诊日期:2017年12月10日
主诉
因“双手多关节肿胀、疼痛3月”前来诊治。
现病史
患者3月前出现对称性双手近端指间、掌指、腕关节梭形肿胀、疼痛,晨僵可达半日,双手活动困难,难以完成工作。外院查类风湿因子、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血沉均明显增高,诊断为“类风湿关节炎”,服用甲氨蝶呤、双氯芬酸钠等药物后出现胃脘不适,故自行停用。
体征
- 关节症状:双手多关节肿痛明显,活动欠利,屈伸困难,双腕自觉发热。
- 全身症状:全身有轻度畏寒。
- 形体:形体壮实、皮肤黝黑。
- 舌象:舌质偏红、苔薄。
- 脉象:脉弦带滑。
辨证论治
1. 辨病
- 病名:尪痹
2. 辨证
- 证型:寒热错杂
3. 治法
- 方剂: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减
4. 处方
- 药物:
- 麻黄 8 g
- 桂枝 10 g
- 白芍 20 g
- 知母 10 g
- 片姜黄 10 g
- 防风 10 g
- 羌活 10 g
- 石膏 15 g
- 秦艽 30 g
- 忍冬藤 20 g
- 雷公藤 6 g
- 全蝎 3 g
- 生甘草 6 g
5. 用法
- 剂量:14剂,日服1剂,分温2服。
- 注意事项:嘱其注意睡眠情况,如出现失眠改为早中服用。
二诊
1. 日期
- 日期:2017年12月24日
2. 病情变化
- 关节症状:关节疼痛、肿胀、晨僵均较2周前有好转,但仍明显。
- 其他症状:服药后无心慌、失眠、头痛等不适,但稍有胃脘嘈杂之感。
- 脉象:脉滑有减,舌仍偏红。
3. 处方调整
- 药物:
- 麻黄 12 g
- 雷公藤 10 g
- 忍冬藤 30 g
- 石膏 30 g
- 煅瓦楞 30 g
- 乌贼骨 30 g
- 砂仁 3 g
- 山药 30 g
4. 用法
- 剂量:再进14剂。
三诊
1. 日期
- 日期:2018年1月7日
2. 病情变化
- 关节症状:服药后,关节肿胀、疼痛明显好转,已能完成部分工作、家务劳作,但完成工作后自觉疲累不堪。
- 其他症状:余无特殊不适。
- 舌象:舌红已减,脉滑未见。
3. 处方调整
- 药物:原方加减变化,累治3月,患者关节几无肿痛,仅存稍许晨僵,活动、工作均无受限。
4. 用法
- 剂量:汪教授遂逐步减少麻黄用量,调补善后。
按语
- 按语:该患者辨病属“尪痹”,辨证属“寒热错杂”证,选方“桂枝芍药知母汤”毋庸置疑。但麻黄的用量却有讲究,初诊根据患者病情活动,体质壮实,而无文中所述麻黄之禁忌证,以中等剂量麻黄起手,用至8 g。用药后,观察患者用药反应,病情减轻,但仍有症状,且未出现不良反应后,加量至大剂量12 g,以求重拳猛击,果然用药后症状明显改善。待症状改善、维持后,逐步减少麻黄用量,以顾护正气。用药期间,同时检测肝功能等安全性指标情况。这充分反映了汪教授“衷中参西、古今结合”临证思路,这种结合是深度的——以传统辨证打底,结合现代药理学原理筛查禁忌证,指导药物用量和用药安全性监测,可为合理化应用麻黄这味“虎狼之药”提供参考。
⚠️
重要提示
本医案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作为医疗诊断、治疗建议或医疗指导使用。 请务必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诊疗,切勿自行用药。如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就医。
✓ 公开医案,无需解锁
您可以查看医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