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某医案

基本信息

  • 患者:封某,女,71岁
  • 就诊日期:2009年11月30日
  • 主要病史:慢性支气管炎、哮喘、冠心病,冬季加重

初诊

1. 病情描述

  • 症状:咳喘加重,心慌气急,恶寒肢冷,手足寒凉,不愿活动,说话无力,面色淡白无华,眼睑苍白而虚浮,夜尿多。
  • 舌象:舌质澹暗,舌苔薄白
  • 脉象:脉象沉细

2. 诊断

  • 脉症合参:心肾阳气虚弱、血脉不和

3. 治疗方案

  • 方剂:参附汤合冠心2号方加味
  • 药物:太子参15g, 生晒参10g, 炮附子10g(先煎30分钟),澹干姜10g, 丹参15g, 赤芍15g, 川芎10g, 降香15g, 红花10g, 葶苈子15g, 茶树根15g, 红景天10g, 炙甘草15g
  • 用法:7剂,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二诊

1. 病情变化

  • 症状改善:咳喘平稳,气色转红润,说话比以前有力
  • 新症状:食欲差,胃脘痞满,大便干结,睡眠少,舌苔白腻

2. 治疗方案

  • 方剂:藿香三味饮加味
  • 药物:藿香10g, 佩兰10g, 砂仁 8g, 生白术15g, 鸡内金15g, 清半夏10g, 炒枣仁20g, 黄芩8g, 炙甘草10g
  • 用法:7剂,用法同前

三诊

1. 病情变化

  • 症状改善:饮食增进,胃痞消失

2. 治疗方案

  • 方剂:初诊时处方为主,加入藿香三味饮(藿香 10g, 佩兰 10g, 砂仁8g)
  • 药物:参附汤合冠心2号方加味
  • 用法:15剂,用法同前

四诊

1. 病情变化

  • 症状改善:症状明显改善

2. 治疗方案

  • 中成药:五参顺脉胶囊、生脉口服液益气养阴,活血化瘀;间断服用藿香正气口服液,以促进药物的吸收

按语

  • 按语:此例为阳虚血瘀之候,乃心脏病之重症。因此,取参附汤以温心肾之阳,“阳生阴长”,阳气旺了,阴血才能流动。活血化瘀法则取“冠心2号方”。该方由丹参、赤芍、川芎、红花、降香等5味药物组成,为20世纪70年代国内著名中医专家集体智慧的结晶。其特点是“活血而不伤新血,养血而不留瘀血”,但以活血化瘀为主。温阳化瘀法,早在清代王清任的《医林改错》中就有明论。书中有一方名为“急救回阳汤”,由人参、附子、干姜、桃仁、红花、白术、甘草组成,其中参、附、姜、术四味温阳药与桃仁、红花两味活血化瘀药的配伍,可以说是这类配伍的最佳方桉。毛德西教授说,如果从阴阳学说上讲,温阳药是振奋了阳气,活血药则是畅通了血脉。阳气充足了,血脉活跃了,生生之气自然就有了。

登录查看更多医案

更多的医案治疗思路、用药分析和预后评估
需要登录后才能查看

⚠️

重要提示

本医案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作为医疗诊断、治疗建议或医疗指导使用。 请务必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诊疗,切勿自行用药。如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就医。

✓ 公开医案,无需解锁
您可以查看医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