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乙型肝炎医案

患者信息

  • 姓名:王某
  • 性别:男
  • 年龄:28岁
  • 初诊日期:1998年10月25日

主诉

近2个月来,患者感到困乏,纳差,胁肋胀痛不适,饭后恶心欲吐。

体征

  • 舌象:澹红
  • 苔象:白腻
  • 脉象:弦滑

实验室检查

  • 肝功能:TBIL 14.2 μmol/L, TTT: 8 U, ALT: 128 U/L
  • 乙肝系列:HBsAg(+),HBeAg(+),抗-HBe(+)

初诊治疗

  • 方剂:柴胡疏肝散加郁金12g, 佩兰10g, 蒲公英15g
  • 用法:每日1剂,连服14剂

二诊

  • 日期:1998年11月10日
  • 主诉:胁痛消失,食欲增强,但仍感困乏,时有恶心
  • 舌象:澹红
  • 苔象:薄白
  • 脉象:弦
  • 方剂:柴芍六君子汤加黄芪30g, 丹参20g, 败酱草12g, 白花蛇舌草12g, 忍冬藤12g
  • 用法:每日1剂,并隔日肌注抗乙肝转移因子2支
  • 治疗时间:2个月
  • 复查结果:肝功及乙肝系列:TBIL: 13.2 μmol/L, TTT: 5 U, ALT: 40 U/L, HBsAg(-), HBeAg(-), 抗HBe(-)

后续治疗

  • 方剂:以上方巩固治疗2个月
  • 复查次数:2次
  • 复查结果:肝功及乙肝系列均正常

注意事项

  • 注意调畅情志
  • 忌烟,戒酒
  • 多食高维生素、高蛋白食品
  • 调节情志,喜怒有节
  • 劳逸结合
  • 定期检查

按语

本方主要为“肝郁脾虚”证而设,临床上非“肝郁脾虚证”者则非本方所宜。

参考资料

  • 张老师应用经方《柴芍六君子汤》临床诊疗经验挖掘研究显示,在临床200例次的观察研究中,“柴芍六君子汤”主治中医疾病共5种,其中排在使用频度前5名的疾病分别为:胁痛188次、臌胀18次、胃痛34次、泄泻20次、郁证15次、黄疸30次、肝脾肿大50次。主治证候为肝郁脾虚,但兼夹或涉及的中医证候共6种,而兼夹其他证候有:气滞54次、湿阻50次,食积56次、气虚45次、血瘀30次、阴虚15次,血虚10次,湿热30次。这一结果说明了“柴芍六君子汤”治疗的主要疾病及其适应证的主要证候和兼夹证候的情况。

登录查看更多医案

更多的医案治疗思路、用药分析和预后评估
需要登录后才能查看

⚠️

重要提示

本医案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作为医疗诊断、治疗建议或医疗指导使用。 请务必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诊疗,切勿自行用药。如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就医。

✓ 公开医案,无需解锁
您可以查看医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