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某医案

基本信息

  • 性别:女
  • 年龄:65岁
  • 初诊日期:2001年3月13日

初诊症状

  • 食后胃脘痛
  • 右胁痛
  • 反酸
  • 打嗝
  • 肠鸣
  • 大便每日2次,排便不爽
  • 时有腰痛
  • 尿多清长
  • 目干
  • 口干
  • 唇舌麻木
  • 晨起睑肿

体征

  • 舌淡红,苔薄黄
  • 脉沉细
  • 既往有高血压病史,血压130/80mmHg
  • B超示:胆结石、胆囊炎

初诊方剂

  • 醋柴胡15g
  • 黄芩15g
  • 黄连9g
  • 吴茱萸5g
  • 枳壳15g
  • 苏梗15g
  • 芦根15g
  • 川楝子10g
  • 元胡10g
  • 郁金10g
  • 瓜蒌30g
  • 生石决明30g(先煎)
  • 益智仁9g
  • 大腹子皮各10g
  • 三七粉3g(冲)
  • 7剂,水煎服

二诊日期

  • 2001年3月20日

二诊症状

  • 胃胀减轻
  • 唇舌麻木感亦减
  • 易饥
  • 胃痛发于饭前
  • 夜尿频
  • 腰背痛
  • 右胁痛
  • 反酸打嗝
  • 痰多口黏
  • 神疲
  • 目干
  • 口干口苦
  • 脸肿
  • 小腿抽筋

二诊体征

  • 舌暗,苔白腻少津
  • 脉细
  • 胃镜示:浅表性胃炎伴糜烂

二诊方剂

  • 醋柴胡15g
  • 黄芩15g
  • 黄连9g
  • 吴茱萸5g
  • 枳壳15g
  • 苏梗子各15g
  • 芦根15g
  • 川楝10g
  • 元胡10g
  • 郁金10g
  • 瓜蒌30g
  • 生石决明30g(先煎)
  • 益智仁9g
  • 7剂,水煎服

按语

  • 本医案中,患者初诊时表现为胃脘痛、右胁痛、反酸、打嗝等症状,舌淡红,苔薄黄,脉沉细,考虑为肝胃不和,胆胃同病。二诊时症状有所缓解,但仍存在胃胀、唇舌麻木、易饥、夜尿频等症状,舌暗,苔白腻少津,脉细,考虑为脾胃虚弱,湿浊内停。方剂中重用醋柴胡、黄芩、黄连、吴茱萸等药物以疏肝和胃,清热降逆;加入川楝子、元胡、郁金等药物以行气止痛;瓜蒌、生石决明等药物以润燥化痰;益智仁、大腹子皮等药物以温肾暖脾,化湿止泻。二诊方剂去三七粉,保留了上述药物,以继续调理脾胃,化湿止痛。

登录查看更多医案

更多的医案治疗思路、用药分析和预后评估
需要登录后才能查看

⚠️

重要提示

本医案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作为医疗诊断、治疗建议或医疗指导使用。 请务必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诊疗,切勿自行用药。如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就医。

✓ 公开医案,无需解锁
您可以查看医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