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痞案

1. 病历摘要

1.1 基本信息

  • 患者:韩某,女,55岁
  • 初诊日期:2002年10月31日
  • 病史:慢性浅表性胃炎20多年,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HP(+)、活动性浅表性胃炎
  • 症状:脘宇经常痞胀,连及右肩背,餐后1小时俯身则有反食,夹有苦味,胃有冷感,噫气频作,舌体麻痛,大便溏烂不实
  • 舌脉:舌质紫、苔黄薄腻,舌下青筋暴露,脉小弦
  • 既往史:慢性尿路感染、乙肝小三阳史

1.2 治疗过程

  • 初诊:2002年10月31日

    • 方剂:旋覆代赭汤加减
    • 药物:潞党参10g, 旋覆花6g(包煎),代赭石20g(先煎),法半夏10g, 橘皮6g, 竹茹6g, 藿香10g, 紫苏叶10g, 黄连3g, 炮姜3g, 砂仁3g(后下),白蔻仁3g(后下),制香附10g, 失笑散10g(包煎)
    • 剂量:7剂,常法煎服
  • 二诊:2002年11月7日

    • 症状改善:噫气减少,餐后未见反食,脘宇怕冷好转,大便有时偏稀,有时成形
    • 方剂调整:上方加片姜黄10g, 九香虫5g
    • 剂量:7剂
  • 三诊:2002年11月14日

    • 症状改善:餐后反食已平,舌体仍感麻辣,右肩痛
    • 方剂调整:10月31日方改黄连5g, 加片姜黄10g
    • 剂量:7剂
  • 四诊:2002年11月21日

    • 症状改善:反食未见复发,但腰背酸胀不适,舌面火辣减轻,微有麻感,大便转实,食纳良好,嗳气减少
    • 方剂调整:10月31日方改黄连5g, 加片姜黄10g, 路路通10g
    • 剂量:14剂,善后

2. 辨析

2.1 病理分析

  • 病名:胃痞
  • 定义:心下痞塞,胸膈满闷,触之无形,不痛
  • 病因:起居失调、饮食不化、气郁痰凝、脾胃虚弱
  • 病机:脾失健运,升降失常
  • 治疗原则:理气通降

2.2 治疗思路

  • 周仲瑛教授观点:寒热互结型胃痞,两调寒热,分理阴阳,调畅气机,开痞泄结
  • 方剂选择:旋覆代赭汤加减
  • 药物组成:潞党参甘温益气,补虚健脾;旋覆花、赭石、橘皮、竹茹、香附降上行之逆气;法半夏、炮姜辛开,黄连苦降,佐以藿香、紫苏叶、砂仁、蔻仁芳香醒脾,化浊消食;久病入络,故加失笑散、路路通、片姜黄活血通络

2.3 病案分析

  • 患者症状:脘宇痞胀多年,餐后1小时俯身则有反食,噫气频作
  • 治疗效果:辨证准确,选方精当,效果明显

2.4 研究佐证

  • 旋覆代赭汤:用于治疗胃气虚弱,痰浊内阻,心下痞硬,噫气不除之症
  • 实验研究:旋覆代赭汤能够提高血清胃泌素、胃动素水平,促进胃功能恢复,增加LES的压力,防止酸反流

3. 按语

  • 陈四清:旋覆代赭汤在治疗酸性反流性食管炎的过程中,能够明显提高血清胃泌素、胃动素水平,从而促进胃功能的恢复,增加LES的压力,防止酸反流,促进疾病的恢复。

登录查看更多医案

更多的医案治疗思路、用药分析和预后评估
需要登录后才能查看

⚠️

重要提示

本医案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作为医疗诊断、治疗建议或医疗指导使用。 请务必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诊疗,切勿自行用药。如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就医。

✓ 公开医案,无需解锁
您可以查看医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