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石证
病理概述
胆石证指胆道系统任何部位发生的结石。胆石的主要成分为胆固醇、胆红素、蛋白、黏蛋白、钙等。若结石成分以胆固醇为主称胆固醇性结石,以胆红素为主称胆红素性结石,如胆固醇、胆红素含量都不占优势,钙含量相当高的,称溷合性结石,其他还有黑色素、黏蛋白、蛋白为主的黑色素结石,较为少见。
中医辨证
胆石证是常见疾病,属中医“胆胀”、“胁痛”、“黄疸”范畴。胆石证的疼痛在右胁部,《伤寒论》把胸胁苦满作为邪侵足少阳胆经的标志,《脏腑标本虚实寒热用药式》将胸胁痛作为胆标病症状之一。其病因病机为情志不畅,肝郁,胆气不舒,胆液疏泄失畅,外受湿热之邪,或过食肥甘而生湿热,使清净之胆液郁结,郁久成浊成石。故中医认为气滞、血瘀、湿热、痰湿均与本病发病有关。胆为甲木,秉少阳之气,少阳为少血多气之府,湿重则伤气,热多则伤阴,故临床易见阴虚、气虚或气阴两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