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润三验案1则

病例简介

  • 患者信息:某女,35岁
  • 就诊时间:2007年3月27日
  • 西医诊断:盆腔炎性包块,盆腔粘连症
  • 中医诊断:妇人腹痛(阳虚兼湿瘀型)

主诉

  • 下腹痛15年,加重4天
  • 曾被诊断为肠易激综合征
  • 半年前因腹痛、发热行盆腔脓肿手术,术后下腹痛无明显缓解
  • 20天前因劳累、受凉后盆腔炎急性发作,抗炎治疗后好转
  • 近4天月经来潮,量可,下腹隐痛,伴下坠感,少食即腹胀,喜温,食欲差,睡眠差,多梦,大便溏,每日3~4次,排便时腹痛

体征

  • 舌澹胖、边有瘀点、苔白腻,脉细
  • 面色澹白,弓背抱腹,步履缓慢
  • 左下腹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
  • 左附件区可触及一大小约6厘米×4厘米包块、质韧、压痛(+),右附件增厚、轻压痛(+),B超示:左附件区囊性包块,大小5.6厘米×4.6厘米

会诊意见

  • 西医妇科医师会诊,考虑有严重盆腔粘连症,半年内盆腔脓肿手术史,术后盆腔疼痛无明显改善,目前盆腔包块炎性可能性大,暂时不考虑再次手术,建议保守治疗

初诊方药

  • 药物组成
    • 鹿角霜10克
    • 肉桂6克
    • 麻黄10克
    • 炮姜6克
    • 熟地黄20克
    • 白芥子10克
    • 生甘草10克
    • 细辛3克
    • 皂角刺10克
    • 莪术20克
    • 蒲公英20克
    • 生黄芪30克
    • 黄酒50克

复诊情况

  • 复诊时间:14剂后复诊
  • 症状改善:下腹痛减轻,饮食睡眠改善,大便次数仍多,觉咽干,口唇起疱疹
  • 调整方药:麻黄减为6克,加炒白术30克、泽泻10克

二诊情况

  • 连进14剂后:笑逐颜开,气色有红润之象,走路轻便,下腹痛明显好转,软便、每日1~3次,排便痛亦明显缓解
  • 复查B超:盆腔包块4.6厘米×3.3厘米,较前有所缩小

诊疗心法要点

  • 方剂来源:阳和汤出自《外科全生集》,用于阴疽属阳虚寒凝证
  • 方药组成:熟地黄(君药)温补营血,鹿角霜填精补髓,肉桂、炮姜温阳通脉,白芥子温散寒痰,麻黄开腠理以达表
  • 许老经验
    • 常在原方基础上加生黄芪、当归、皂角刺、莪术等,或与失笑散、少腹逐瘀汤等合用化裁
    • 用治阳虚寒凝、痰湿瘀结型盆腔包块、输卵管积水、盆腔积液等引起的下腹痛
    • 常用鹿角霜代替鹿角胶,前者温通作用更强
    • 常加细辛以散经络之寒
    • 输卵管积水可加穿山甲、马鞭草等以增消瘀化痰通络之力

登录查看更多医案

更多的医案治疗思路、用药分析和预后评估
需要登录后才能查看

⚠️

重要提示

本医案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作为医疗诊断、治疗建议或医疗指导使用。 请务必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诊疗,切勿自行用药。如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就医。

✓ 公开医案,无需解锁
您可以查看医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