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过敏性紫癜医案

### 一、基本信息
- **患者姓名**:马某
- **性别**:男
- **年龄**:14岁
- **籍贯**:黄岛
- **就诊日期**:2007年5月16日

### 二、主诉
双下肢反复出现紫斑50余天。

### 三、现病史
50多天前无明显诱因,双下肢出现斑点,压之不褪色。就诊于某医院,诊为过敏性紫癜,给予抗过敏、抗感染治疗20天,红疹消退。出院后,未过一周红疹再起。色紫红,疹稠密,以左前臂、双下肢较多,不高出皮肤,压之不褪色,无痒痛感,伴口苦,口干,口中发黏,喜饮,便秘,一周一行。用中西药多种方法治疗几乎无效,现在还用“激素”“葡萄糖酸钙”等药,因得病心急,请求中医治疗。

### 四、检查
- **舌象**:舌质红绛,舌苔黄
- **脉象**:脉细数

### 五、诊断
- **中医诊断**:紫癜,热毒壅结
- **西医诊断**:过敏性紫癜

### 六、辨证
患者急性起病,斑点紫红,主要分布于双下肢,不高出皮肤,压之不褪色,无痒痛感,符合过敏性紫癜表现。中医虽无过敏性紫癜之病名,但文献中有关于斑疹的记载。清·李用粹《证治汇补》云:“斑属三焦无根之火,疹属心脾湿热之火,其上侵于肺则一也。”“热则伤血,血热不散,里急表虚,出于皮肤而为斑。”之后,历代名家均有论述,但几乎都认为本病由“热”引起。本病案起病后口干、口苦、口中发黏,喜饮水,大便秘结,一周一行;而且斑疹色紫红,舌苔黄,脉细数,都说明热毒壅结。

### 七、治则
清热解毒,凉血化斑。

### 八、处方
- **生地** 10克
- **丹皮** 10克
- **赤芍** 10克
- **紫草** 10克
- **连翘** 10克
- **茅根** 10克
- **小蓟** 10克
- **茜草** 10克
- **麦冬** 10克
- **黄芩** 10克

七剂,水煎服,日1剂。

### 九、二诊
双下肢紫斑消退过半,口干口苦好转,大便一日一行,仍偏干,小便黄,舌尖红,舌苔澹黄,脉细数。热毒稍减未清,上方有效,效不更方,再服10剂,服法同前。

### 十、三诊
紫斑基本消退,仍有小红点如针尖大,散发于下肢。口干口苦消失,大便畅,小便黄,舌尖红,脉细。心经仍有余热,加栀子9克,澹竹叶9克,再服10剂。

### 十一、四诊
紫斑完全消失,大便畅,小便清,唯吃饭不香。此乃屡进苦寒,脾胃受凉,改用香砂六君子汤善后。

### 十二、感悟
紫斑一病,热像贯穿始终,热毒壅结,热不降则血不止,热不除而血不安,故选用清营汤凉血化斑,凉而不滞,活而不散。但患儿稚阴稚阳之体,清热之时要固护津液,凉血之时要兼及化瘀。故处方加麦冬、生地既可凉血,亦助正气,加赤芍亦有化瘀消斑,使全方清热不致过伐,凉血不致成瘀。可是终因寒凉过多,吃饭不香,加用香砂六君子汤,及时和胃醒脾,脾胃一健,正气来复,邪不可干。本病案辨证细微,用药精当,故取效快捷。

登录查看更多医案

更多的医案治疗思路、用药分析和预后评估
需要登录后才能查看

⚠️

重要提示

本医案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作为医疗诊断、治疗建议或医疗指导使用。 请务必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诊疗,切勿自行用药。如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就医。

✓ 公开医案,无需解锁
您可以查看医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