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小球肾炎医案整理

病理概述

慢性肾小球肾炎即慢性肾炎,是一种由不同病因、不同病理构成的一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其临床特点是起病缓慢,病程长,症状可轻可重,或时轻时重。其基本表现是水肿、高血压、蛋白尿、血尿及不同程度的肾功能减退损害。在中医中,慢性肾炎属于“水肿”、“尿血”、“阴水”、“肾水”、“腰痛”、“眩晕”等范畴。

病因病机

1. 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

(1) 肺气虚

  • 气化功能失调:肺气虚弱,卫外功能不足,易受外邪侵袭,导致水肿。
  • 通调水道功能失调:肺气不宣,水不得通调,小便不利,溢于肌肤则为水肿。
  • 影响肾气:肺气虚影响肾的气化功能,导致水湿潴留,发为水肿。
  • 依赖脾运化:肺气需依赖脾运化水谷之精微,脾虚则肺气亦虚。

(2) 脾气虚

  • 运化功能失调:脾虚运化无权,水谷精微不能正常输布,导致气血亏虚,出现贫血、乏力等症状。
  • 水湿运化功能失调:脾虚不能运化水湿,致水湿滞留,泛于肌肤发为水肿。
  • 统摄功能失调:脾虚不能统摄,导致尿中精微蛋白的漏出,形成蛋白尿和低蛋白血症。
  • 脾肾关系:脾肾关系密切,脾虚影响肾阳,导致水湿泛滥和脾阳虚衰。

(3) 肾气虚

  • 气化功能失调:肾阳不足,影响水液代谢,导致水湿潴留,发为水肿。
  • 先天之本:肾禀赋不足,是遗传性肾炎的根本原因。
  • 脾肾关系:脾肾互相滋生,脾虚则肾阳不足,导致水湿泛滥和肾阳虚损。
  • 封藏功能失调:肾气虚,封藏失司,导致精微下泄,出现蛋白尿。

2. 水湿、湿热、瘀血为致病之标

  • 外邪侵袭:外邪侵袭导致肺脾肾功能失调,水液代谢失常。
  • 水湿内停:脾虚不能运化水湿,水湿滞留,泛于肌肤发为水肿。
  • 湿热内盛:湿热内盛,三焦通调功能失常,湿热壅于肌肤经隧之间。
  • 瘀血内阻:瘀血阻滞气机,加重水肿、蛋白尿、血尿,使病情迁延难愈。

辨证施治

1. 本虚

(1) 肺肾气虚证

  • 主证:水肿,腰膝酸软,头昏耳鸣,神疲乏力,自汗,易感冒。
  • 辨证分析:肺虚不能通调水道,肾虚气化失常,水液内停,泛于肌肤。

治疗方案

解锁完整医案

详细的治疗思路、用药分析和预后评估
需要登录后才能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