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案整理
基本信息
- 患者姓名:卢某
- 性别:女
- 年龄:48岁
- 初诊日期:1979年12月10日
主诉
- 声带麻痹,近年来添加疼痛,以右侧为重点,但无明显疼痛。
- 伴有痒感,波及鼻咽、喉咽部。
- 右颈有胀感。
体征
- 声带充血,边缘不齐,固定于正中线,不能外展。
- 咽部轻度充血,两侧索肥肿。
- 舌薄苔,脉平有弦意。
案解
- 声带麻痹而不疼痛者,考虑为《内经》“诸痛痒疮,皆属于心”。
- 以吞咽神经痛论,未见耳疼。
- 以血管性颈痛论,颈部无病迹。
- 选用导赤散探路。
初诊方剂
- 药物:胡黄连1.5g,生地10g,木通3g,竹叶10g,灯心3扎,陈香橼3g,苏梗10g,延胡索10g
- 煎服:5剂
二诊
- 日期:1997年12月17日
- 症状:疼痛减轻,但出现遍体肌肉“块块疲劳”感,全身不适,喉部疼痛、胀及异物感,以右侧为重点。
- 体征:咽喉一如上诊描述。舌少苔,脉平偏细。
案解
- 自诉凿凿,杵无所睹。
- 清心一法,无不见效,改用甘麦大枣汤。
二诊方剂
- 药物:甘草4g,小麦20g,大枣5g,延胡索10g,川芎3g,六曲10g,苏梗10g,佛手3g,合欢皮10g
- 煎服:5剂
三诊
- 日期:1997年10月22日
- 症状:发音不如从前泽润高朗,疼痛在右侧,多言之下,诸病暴露明显。
- 体征:咽(-),舌薄苔,脉平。
案解
- 音以久言而失津,总属中气式微。
- 原方斟酌一番。
三诊方剂
- 药物:太子参10g,玄参10g,桂枝5g,菖蒲6g,茯苓10g,海蛤粉包12g,竹茹10g,柿霜3g,马勃3g,甘草3g
- 煎服:5剂
四诊
- 日期:1997年12月28日
- 症状:药后疼痛缓解,痒感不明显,有毛涩不舒感,“块块肌肉疲劳”感好转。
- 体征:咽部轻度充血,声带欠清白,左侧固定于正中位。舌薄苔,脉平。
案解
- 取甘麦大枣汤,大体适宜,更在更年期之际。
- 原方加减续用。
四诊方剂
- 药物:甘草4g,小麦20g,大枣5g,延胡索10g,川芎3g,六曲10g,苏梗10g,佛手3g,合欢皮10g,川黄柏4g
- 煎服:5剂
五诊
- 日期:1980年1月12日
- 症状:主诉较前轻缓。
- 体征:一如依旧,根据舌脉提示,可取安神养阴。
方剂
- 药物:柏子仁10g,芡实10g,甘草3g,淮小麦20g,大枣5个,五味子10g,茯神10g,灯心3扎,合欢皮10g,夜交藤10g
- 煎服:5剂
按语
- 本例患者初诊时虽声带麻痹为主症,但伴有咽头疼痛,且表现为反射性疼痛,查无相关疾病,无奈之下,遵《内经》“诸痛痒疮,皆属于心”之言。从清心一法,选用导赤散探路。二诊时症状未见缓解,反增加了周身肌肉块块疲劳,心神不宁,即易甘麦大枣汤养心安神,和中缓急。
⚠️
重要提示
本医案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作为医疗诊断、治疗建议或医疗指导使用。 请务必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诊疗,切勿自行用药。如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就医。
✓ 公开医案,无需解锁
您可以查看医案全文